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6-10 05:53

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3

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3
包公是如何成名的?
包公離開家鄉去京城聽候調遣的路上,有一天晚上住在了一個小客店裡,眼看自己就要為官一方了,包拯心情是輾轉反側,不能辜負百姓的期望,於是即興提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詩文的大概意思是,一個人要心情如水,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處事原則。只要你是一棵參天大樹,最終總能成為國家的棟樑。好鋼是不能讓人彎曲作成鉤子的。如果倉庫里糧食多了老鼠和麻雀們也會高興,草原上荒蕪了,兔子和狐狸也會發愁沒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經有很多的教訓了,作為我們千萬不要成為被歷史嘲弄的人。雖然包拯的這首詩並沒有北宋大文豪們那麼高的水平,卻用真心寫出了包拯的做人之道和為官的原則。
包拯從天長知縣時升任端州(也就是現在的廣東省肇慶市)知州。當時的端州可謂是窮鄉僻壤,離中央很遠。端州盛產一種名硯「端硯」,它也是朝廷欽定的貢品,和湖筆、徽墨、宣紙一道,並稱「文房四寶」中的絕品,併名列第一,當時的文豪,以能得到一塊端硯為榮。端硯只產在端州山上的幾口岩洞裡面,以往在端州任職的知州,每年要向皇帝進貢五十方,而且還要在上貢朝廷的端硯數目之外,再多加幾十倍,作為賄賂京官的本錢。包拯上任之後,下令貢品端硯決不多交一塊,不能給硯工添負擔。並上湊皇上,進貢的端硯由五十方減到了十方。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