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24-06-04 21:11

【ETF停看聽】ETF月月配、年配有什麼不同?不配息的ETF怎麼賺?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更新時間: 2024年6月4日 週二 下午2:18
ETF成為投資新顯學!不論是想穩穩領息的存股族,還是看準趨勢的波段價差族,都紛紛布局ETF。上場殺敵當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場ETF戰局中,就靠Yahoo奇摩股市【ETF停看聽】幫投資人建構投資知識!
許多存股族都以「配息」做為選擇ETF的考量,ETF價格、配息金額、頻率等因素都會影響股民的投資配置。為何有些ETF每月都配息?有些卻是配半年一次?配息來源也有大學問!還有不配息的ETF賺什麼?投資人們別錯過這些「配息大哉問」!

投資ETF的迷思是「領息」,金融商品的殖利率高不代表報酬率高,投資若只著重配息率、殖利率,而忽略了報酬率,可能會錯過資產成長的特快車! (SARINYAPINNGAM via Getty Images)
月月配正夯!季配、年配差在哪?
我們先理解一下ETF「配息」的概念,我們領到的ETF股息其實叫「收益分配」,就像買股票會發股利,有配息設計的ETF也會在特定時間配發股利給投資人(受益人)。ETF的配息都以現金股利為主,不像有些股票會配股票股利。
目前台股ETF的配息頻率有幾種:年配、半年配、季配、雙月配等,2023年有投信業者推出「月月配」,在存股族之前掀起一波熱潮,直到現在都還是熱門話題。
ETF本身是否有「配息設計」、配息頻率如何,可在各ETF公開說明書當中的「收益分配」找到相關內容說明。不過,ETF即使有收益分配的設計,也並不一定每次都會配息!以高股息ETF長老元大高股息(0056)為例,2007年底掛牌後不久遇上金融海嘯,掛牌第一年淨值腰斬,更無息可配。
ETF的配息頻率可以中途「轉骨」,例如0056本來是年配,在2023年改為季配,是為了因應當時規模日益壯大的季配型對手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為了增加自身的競爭力與吸引力,因此0056調整為季配息。
月配型ETF適合有穩定現金流需求的投資人,例如退休族將一筆退休金買進100張月配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以近期的月配息每單位0.2元來計算,每張就有0.2×1000(一張1000受益單位)=200元配息,100張就是200×100=20000,那這位退休族每個月就有2萬元的現金流可使用。
若是沒有每個月的現金流需求,投資人也可選擇年配、半年配、季配、雙月配的ETF,或是利用不同配息月份自組季配息ETF投資組合,同樣達到「月月領息」的效果。舉例來說,有些季配ETF是1、4、7、10月進行收益分配,如0056;有些季配ETF則是在2、5、8、11月發股息,如00878;那麼只要在搭配一檔3、6、9、12月配息的季配ETF如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這樣一樣每個月都有ETF配息可領,且能透過不同特性ETF互相搭配,投資組合更平衡。
延伸閱讀》00939、00940破發怎麼辦?0056、00878歷史經驗這樣告訴你⋯
投資不配息的ETF賺什麼?
除了年配季配月月配,也有ETF是不配息的,投資人不靠周期性發放的收益分配獲利,反而能將投資的複利效應最大化,有時候,不配息賺得可能更多。
不配息的ETF,因為不需要定期分配股息給受益人(股東),能將所有賺到的獲利重新投資,隨著時間推薦,這些投資的資金會以複利的概念增長,每年賺到的錢都成為下一年的本金,能將複利效應最大化,具有長期投資的優勢。
另外,不配息的ETF,管理費用也可能較配息型的低。由於不用定期進行處理股息,有助於降低發行ETF的投信公司的管理成本,而較低的內扣費用也對提升長期投資績效有幫助。不過,並不是所有不配息的ETF都是低管理費用,仍要搭配換股頻率等因素綜合考量。
存股族的迷思是「領息」,追求ETF配息的現金殖利率,事實上,金融商品的殖利率高不代表報酬率高,投資若只著重配息率、殖利率,而忽略了報酬率,可能會錯過資產成長的特快車!
以同樣主打美國科技股的統一FANG+(00757)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為例,00757屬於不配息的ETF,2023年全年報酬率將近100%;00830則是年配息,近 3 年平均現金殖利率是3.26%,2023年的現金殖利率約是4%(於2024年初發放收益分配),2023年的含息報酬率約70%。這兩檔海外ETF相比,不領息的報酬率是不是賺更多?
延伸閱讀》你我都可以!用高股息ETF替退休金加分的真實案例
魔鬼藏在細節裡!領配息也有成本
ETF收益分配通知書上除了載明本次能得到的金額,上面還有「補充保費」、「郵/匯費」等項目,如果投資人領息的銀行帳戶不是ETF的保管銀行或股務代理銀行的話,都會被收取10元的匯費。
如果不想被收取匯費,可將自己的股利入帳銀行變更成與該檔ETF的保管銀行相同,就能省下匯費。每檔ETF變更股利入帳銀行的方式不盡相同,正本郵寄、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都有,保管銀行也不一樣,想省錢的投資人可好好研究。
至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一般認知是同一人、同一檔股票/ETF的單次股利合計超過2萬元,就會被課徵2.11%的補充保費。不過,由於ETF配息結構由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資本公積等項目組成,只有股利所得與利息所得需要納入二代健保與所得稅申報。
除此之外,ETF 配息所得與股利所得一樣,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採取「合併課稅」或「分離課稅」擇一報稅,目前針對股利或盈餘所得(54C)等部分課稅,收益平準金、資本公積是不課稅的。
ETF配息是真的發股利?還是左手配右手?
ETF的配息來源主要有五類,以往多半只公告「股息占比」,且投資人只有在收到ETF股息通知單時,才能夠知道當次的股息結構;2023年11月起,金管會規定ETF在配息公告時,必須將「收益分配組成」一併完整揭露,資訊更透明。
ETF 配息五大來源:
  • 股利所得:ETF 成分股本身所配發的股息,股利通知書上看到的所得代碼是「54C」。
  • 已實現資本利得:ETF換股時,成分股進出買賣所產生的收益。白話文就是價差,也是所謂的「財產交易(國內)所得」,股利通知單上常見的所得代碼是「76W」。
  • 收益平準金:由投資人的部分本金組成,用以穩定配息用的準備金。收益平準金能在市場下跌時補足配息,以維持配息的穩定性。
  • 利息所得:包含現金孳息和租賃所得等項目。ETF 的資產配置通常會保留少部分現金,這些現金放在 ETF 的保管銀行時會有利息產生。
  • 其他所得:包含資本公積、租賃所得等。
有些ETF配息率雖高,但若這些配息來自於換股的價差而非成份股實際發出股利,當市場空頭、股價下跌時,ETF的配息可能會大減。至於收益平準金的設計,是防止基金規模增加而稀釋配息,可做穩定配息使用,就像把投資人左手的本金配到右手的ETF收益分配上。
延伸閱讀》收益平準金占比沒有96%也有85%!00929這次是來真的
ETF股民們領息別只關心多少錢,仔細了解配息來源的組成,才能選出適合自己投資性格的產品。
領息的關鍵是「填息」 ,ETF 若在除息後沒有完成填息,就是標準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看看手上ETF的歷史填息率,長抱更安心。不論想當快樂領息族還是賺價差一族,投資前好好評估自身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才能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