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24-05-21 14:16

【ETF停看聽】ETF的隱藏成本!什麼是內扣費用?複利效應差很大!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2024年5月21日 週二 上午10:25
ETF成為投資新顯學!不論是想穩穩領息的存股族,還是看準趨勢的波段價差族,都紛紛布局ETF。上場殺敵當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場ETF戰局中,就靠Yahoo奇摩股市【ETF停看聽】幫投資人建構投資知識!
ETF隱藏成本不可不知!你知道ETF會收管理費、保管費⋯嗎?手握ETF的投資人,關心ETF價格、配息、報酬率是基本的,從買進、持有、賣出,到領息的隱藏成本你有計算過嗎?什麼是內扣費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又是怎麼算的?Yahoo股市一起算給你看!

內扣費用是ETF的隱藏成本之一,高股息、ESG、高動能…等策略型ETF,換股頻率會較市值型或債券ETF更為頻繁,總費用率相對高。 (deepblue4you via Getty Images)
ETF的交易成本有哪些?
投資ETF四大階段的相關費用大致可分為:
  • 買進:需要支付表定0.1425%的股票手續費給券商, 通常可再爭取手續費折扣。
  • 持有:發行商會收取ETF內扣費用,將直接從ETF淨值內扣除,投資人不需要額外繳錢。
  • 賣出:需要支付表定0.1425%的股票手續費給券商, 一樣參考各家券商的手續費折扣。政府並會徵收0.1%的證券交易稅(一般股票稅率為0.3%);目前為鼓勵上市上櫃債券ETF之發展,115年12月31日前暫停徵收債券ETF的證交稅,惟槓桿型及反向型的債券ETF仍會被課證交稅。
  • 領股息:領配息的存股族每年五月申報綜所稅時需一併申報ETF配息所得, 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匯費等成本。
延伸閱讀》00940買幾張要繳稅? 「月月配」隱性地雷一文看懂
什麼是ETF的內扣費用?
內扣費用指的是ETF在追蹤標的指數時,需要支付的成本,也稱「總費用率」。ETF內扣費用不像手續費或稅費等是一次性成本,投資時間愈長、內扣費用就愈高,且是不論是否獲利都會產生的成本,對長線持有的投資人影響較大。
ETF內扣費用大致可分為幾種:
  • 經理費:又稱管理費,為操作ETF投資組合的管理成本,用來支付基金經理的薪酬、研究成本和其他行政費用。有些ETF會依規模而收取不同經理費比率。
  • 保管費:支付給「負責保管資金的銀行」的成本。
  • 買賣周轉成本:ETF成分股變動時,調整投資組合所需的交易成本。
  • 指數授權費:基金管理公司向指數提供商支付的費用,以取得使用該指數的權利。例如某ETF追蹤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則該ETF需要向台灣證券交易所支付指數授權費。
  • 上市及年費:支付給交易所的費用,用於ETF上市和交易。
  • 雜支:入/出借股票應付費用、經紀商佣金、交易手續費…等。
台股ETF的總費用率通常較美股ETF高,其中台股ETF又以市值型的內扣費用相對低。高股息、ESG、高動能…等策略型ETF,在追求策略績效的前提下,為避免原定的操作策略鈍化失效,換股頻率會較市值型或債券ETF更為頻繁,成本提高之下,內扣費用也更高。
ETF內扣費用會根據「持有時間計算」,每天會自動從ETF淨值中扣除,並反應在 ETF 的價格上。意思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基金淨值,都是扣除完內扣費用後所得到的數字。
延伸閱讀》認識ETF的內扣成本 3步驟查詢總費用率
去哪裡可以查到總費用率呢?
在各家ETF公開資訊的介紹頁,可看到全年的經理費率跟保管費率,但這並不是所有內扣費用的總支出,ETF實際的內扣費用,要在投信投顧公會或個別ETF的公開說明書查詢。
以全台股民人數最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為例,下圖是國泰投信在公開說明書上揭露的內扣費用:

ETF的內扣費用可在公開說明書上查到,有些ETF會依規模而收取不同經理費比率。
可以看到上面揭露了經理費、保管費等費率算法,還有一些可能會用到但不是每年用到的費用,例如「召開受益人會議」費用,每次預估要花上一百萬元,但這個會議並不是常態性定期召開。若在投信投顧公會上查詢,以2023年全年為例(見下圖),除了上面提到的經理費與保管費,其他林林總總加起來的總費用率為0.46%,這個才是真正的隱藏成本!

ETF內扣費用的細節可在投信投顧公會網站上查到,時間選全年度較客觀。
查詢總費用率時,建議以完整的一年作為觀察周期。不同ETF的成分股調整時間不一,故買賣周轉成本或其它雜支費用也不是每個月都須支付,只看單一月份或季節的意義並不大。
匯費、補充保費、稅務⋯精打細算這樣做!
許多人投資ETF都是為了領股利,快樂領息的同時,小心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與匯費正默默侵蝕你的獲利!
「月月配」ETF風潮正盛,收到股利通知書有好好研究上面的資訊嗎?ETF收益分配通知書上除了載明本次能得到的金額,上面還有「補充保費」、「郵/匯費」等項目,如果投資人領息的銀行帳戶不是ETF的保管銀行或股務代理銀行的話,都會被收取10元的匯費。
以月月配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為例,這檔ETF在2023年11月(含)以前每月配息0.11元,若持有一張(即1000股),可領到110元股利,扣掉匯費實領100元,大概被打了九折。00929在2024年3、4月調整為每股配息0.20元,若持有一張可領到200元股利,扣掉匯費實領190元,約被打了九五折。
如果不想被收取匯費,可將自己的股利入帳銀行變更成與該檔ETF的保管銀行相同,就能省下匯費。每檔ETF變更股利入帳銀行的方式不盡相同,正本郵寄、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都有,保管銀行也不一樣,想省錢的投資人可好好研究。
延伸閱讀》ETF配息如何課稅?了解「配息來源」才知眉角
至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一般認知是同一人、同一檔股票/ETF的單次股利合計超過2萬元,就會被課徵2.11%的補充保費。不過,由於ETF配息結構由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資本公積等項目組成,只有股利所得與利息所得需要納入二代健保與所得稅申報。
同樣以00929為例,其最新一次每股配息0.20元,公告配息結構是:
  • 股利所得占比:4.15%
  • 利息所得占比:0%
  • 收益平準金占比:40.33%
  • 已實現資本利得占比:55.52%
  • 其他所得佔比:0%
需要納入補充保費計算的是股利與利息所得,每股0.20元裡只有4.15%,就是0.0083元,每張是8.3元,實際計算,若要被扣二代健保的費用,20000/(0.20*4.15%)/1000=2409.63855422(張),投資人手上必須持有2410張才會被扣到2.11%的補充保費。
同樣的道理,ETF 配息所得與股利所得一樣,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採取「合併課稅」或「分離課稅」擇一報稅,目前針對股利或盈餘所得(54C)等部分課稅,收益平準金、資本公積是不課稅的。
同樣追蹤標的,成本大不同
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同樣是追蹤臺灣50指數的ETF,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兩者在2023全年的總費用率,0050是0.43%,006208則是0.25%,若在2023年初投入100萬元,則2023年結束時,兩者的內扣費用分別是:
0050:1000000 × 0.43% = 4300 元
006208:1000000 × 0.25% = 2500 元
一年下來,同樣投入100萬元,投資0050比006208被多吃掉了2300元的內扣費用,相對的,能拿去投入股市的金額就少了2300元,乍看之下不多,但若將持有時間拉長,時間複利的力量會將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想要快速計算內扣費用,可使用以寫妥公式的計算機方便計算:
https://www.omnicalculator.com/finance/expense-ratio

想試算一段時間的內扣費用與本金報酬的關係,可善用內扣計算機。
若以初期投入100萬元,每年不再另外投入金額、年化報酬率10%、長抱10年來計算,0050(左)與006208(右)的差異如下:

左邊為0050試算結果,右邊是006208的內扣費用試算,兩檔ETF都是追蹤臺灣50指數。
0050的內扣費用99626元,資產實際價值約為249萬;006208的內扣費用則是58349元,資產最終價值約253萬,由此可見,在連結標的、投資績效相似的狀況下,內扣費用較低的ETF長期投資可以幫助投資人累積更多財富。
但內扣費用也不是選擇ETF唯一需要考量的因素,成分股比重、股價、換股頻率、配息方式等因素也必須考量在內,才能做出更符合個別投資人需求的選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