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5-19 22:41

現在投資美債可好?分析師以5客觀標準斷定:審慎樂觀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4-05-18 15:46 ET




現在持有美國公債究竟明不明智?這個問題近來在華爾街引起激辯。美聯社

現在持有美國公債究竟明不明智?這個問題近來在華爾街引起激辯。

昔日有「債券天王」之稱的品浩(PIMCO)共同創辦人葛洛斯站在懷疑陣營。葛洛斯本月初在個人網站表示,1980年代他在品浩任職時開創的「總回報」策略如今已不合時宜,因為通膨高於預期、政府又大舉發債支應赤字支出,美債殖利率恐會持續走高,他甚至還勸告投資人別買債券基金。
數日後,Bianco顧問公司總裁畢安科撰文反駁葛洛斯論點。畢安科認為,債券「總回報」投資沒死,只是不能再倚賴殖利率不斷下滑,必須在熊市時努力保護債息收益,在好景時設法放大收益。他宣稱,精明的基金經理人懂得在總經環境不明時趨吉避凶,密切關注通膨展望、聯準會(Fed)政策動向、中性利率何在、債券大量發行的影響。如能謹慎做好風險控管,債券基金績效至少能達到股市年報酬率的三分之二,而且波動性遠低於股票投資。

專家看法南轅北轍,凸顯通膨頑強、預算赤字缺口擴大、Fed何時降息等變數,使得債市短期展望朦朧不清。

不過,MarketWatch報導,道明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團隊本周發表研究報告,以下列五項客觀標準來評估此時投資美債是否適宜,結論是:審慎樂觀。

一、美債提供吸引人的風險調整前瞻報酬

美國公債殖利率已回升,如今升到可與美國大型股提供的盈餘收益率等量齊觀,此乃逾20年來首見。如此一來,「股票風險溢價」(ERP)已降到接近零。所謂股票風險溢價,指的是股票交易員因持有股票承擔的風險比持有美國公債高,而要求的風險溢價。

如今,股票提供的報酬未必高於債券。理論上,這意味債券在這種價位顯得比股票吸引人。

二、實質利率接近金融海嘯前夕迄今最高

經通膨調整後,美債殖利率正接近自2007~2008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以來的最高水準。

長久以來,債券提供的殖利率一直在谷底徘徊,如今既已大幅攀升,給投資人另一個理由樂觀看待債券投資報酬展望。未來即使債券價格下跌,也至少能被殖利率升高抵銷一部分損失。

三、價格看漲使美債吸引力增強

如前文所述,即使美債債格今後下跌一些,較高的殖利率也能提供投資人許多緩衝。

另一方面,倘若Fed如市場所料,年底前降息至少一次,美債價格有可觀的上漲空間。一旦Fed降利率,可能壓低美債殖利率,進而推升債券價格,因為債券殖利率與價格走向相反。

這表示,持有最新一批美債的投資人,可能魚與熊掌兼得,既賺價差也賺債息。據估計,殖利率每降低100個基點,30年期美債價格便會上漲超過20%。

四、期限溢價可能進一步攀升

這是審慎看待美債投資的理由之一。所謂期限溢價(term premium),指的是投資人持有較長天期債券,因為風險較高,而要求享有的額外報酬。

從某方面來看,期限溢價是衡量短期利率走向不確定性的一種指標,在去年秋季美債殖利率衝上5%時由負轉正,但最近又滑向0%。

道明證券團隊預期,期限溢價終會再度回升。至於長債殖利率下降的幅度足不足以彌補期限溢價升高--因而抵銷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五、預算赤字可能持續居高不下

這是空頭人士看空美債的常舉的理由之一:預算赤字遞增可能推升美債殖利率。

無論今年11月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聯邦預算赤字都可能維持在承平時期的歷史高峰,迫使財政部擴大發債以支應赤字支出。儘管目前為止,發債狂潮推高殖利率的疑慮冒出一陣就消退,但基於政治上可行的解決之道付諸厥如,此問題仍可能揮之不去。

美國公債殖利率17日攀升,但過去一周來仍下滑。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大致符合預期,其他經濟指標也指向美國經濟降溫,美債殖利率隨之下滑;但多位Fed決策官員表示通膨仍熱、降息時機未到,又使殖利率連續兩天走高。過去一周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滑落0.084個百分點,降至4.419%;2年期殖利率同步下滑0.044個百分點,降至4.822%。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