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5-19 07:56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能源供應 已到了轉型時刻!

侯冠州/台北報導
2024年5月19日 週日 上午4:10


電價上漲,加上AI運算需求大增,使得台灣能源政策備受關注,而向來對環境議題十分關注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來也數次開講,表示電動車、AI運算、晶片製造等都需要大量電力供應,如今能源供應已到了「轉型時刻」。曾是反核人士轉為擁核,並具體提出核電廠延役等措施,讓童子賢走上風口浪尖,加上一度是閣揆的熱門人選,更令他的發言動見觀瞻。

童子賢之所以高度關注全球暖化與能源轉型議題,按他說法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這地球正在暖化,造成水平面上升、氣候異常等現象,暖化程度甚至威脅到人類現代文明存續安全。
從反核立場 轉為擁核
童子賢指出,台灣近年經濟表現突出,但全球高度關注地球暖化議題,這會對產業衍生許多限制,台灣應要有所準備;舉例來說,若有80%的發電都是使用煤、天然氣或燃油等,就會造成碳排指數居高不下。

也因此他對核能的態度出現了轉變。「30年前我也反核,10年前逐漸關注地球暖化這個議題後,開始陷入掙扎。」童子賢透露,近二~三年他慢慢想清楚,地球暖化將對人類文明造成無可挽回的衝擊,而核能只是一種技術,可以透過提高技術,好好管理,就如同航空業一般。

童子賢還說,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航空業正開始發展。不過,剛開始墜機的比例讓人怵目驚心,一般人普遍認為搭飛機比開車、騎機車還要危險;但經過大家努力,包含嚴密的訓練、規範,以及許多管理措施,使得現在航空業安全性大幅增加,危險性比騎機車安全千倍。
童子賢認為,能源對人類社會十分重要,如果使用不當,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地球暖化,這將毀掉地球文明。因此「核能為何不能像航空業一樣,努力訓練提升技術,並訂出良好管理機制?」

核能「可以幫助綠能」
「我不是擁核者,只是認為核能可以幫助綠能。」童子賢強調,他並非主張不要追求綠能,綠能可以繼續建設,只不過綠能現在是「先享受後付款」,不要認為綠能是無害的。像是一根風力發電扇葉長達70公尺,完全用玻璃纖維做,30年後廢棄損壞後要掩埋在哪裡?這是現在文明的原罪,要使用電力就必須付出污染的代價。

所以,他主張核二、核三廠延役,並引進芬蘭OL3新型核電廠,能為台灣帶來30%至32%的核能發電;且如果採用OL3技術加上綠能,台灣不排碳發電比重馬上可從現在約16%提升到50%。
「台灣目前的電力供應可參考黃金組合,雖然綠能的理想非常好,但綠能是一種間歇性能源。」童子賢說,現代電力為了求效率、環保等各個方面平衡,需要黃金組合,也就是一部分的核電、搭配綠能和燃煤等,台灣可以考慮美國等先進國家,將核電比例提升到20%或25%。如此一來,既可讓基載電力有保障,又能大幅減少空氣污染、成本,且不至於依賴單一項目發電。

發展AI需大量電力
為開創能源新局,童子賢還提出「得核融合者得天下」的新觀點。他指出,不論是AI運算、電動車或是晶片製造,都需要大量的電力,在此基礎上,算力即國力可進一步延伸為「電力即國力」,基於這樣的趨勢,必須要好好規劃能源的生產方式。

他補充說,能源產業的產值是半導體的好幾倍,全球每天都在消耗能源,當新能源科技被某一公司或國家掌握時,就跟3奈米製程被台灣掌握一樣,會出現「典範轉移」;而核融合目前雖然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技術,但新能源就像AI及網路一樣,趨勢來了就擋不住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