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5-17 22:32

美國黃豆與玉米出口銷售減少 玉米仍具競爭力

2024-05-17 11:15:22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美國農業部5月16日公佈5月3日至5月9日的一週出口銷售數據顯示,去年6月起的2023/24年度,小麥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較前週的41,100公噸增加至78,500公噸,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墨西哥(60,400公噸)。
6月起的2024/25年度小麥一週出口淨銷量較前週的406,000公噸減少至304,300公噸,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菲律賓(122,000公噸)、葉門(50,000公噸)、日本(46,600公噸)、墨西哥(31,100公噸)和目的地未知的地區(20,000公噸)。美國農業部預估,2024/25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增150萬噸至2,110萬噸。
小麥當週出口裝船量449,100公噸,較前週增加33%,較過去4週均值減少6%,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116,000公噸)、墨西哥(109,800公噸)、韓國(103,500公噸)、日本(34,900公噸)和秘魯(33,0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小麥出口量年增4%至1,752萬噸。美國農業部5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減105萬噸至1,960萬噸,較前月預估上調30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玉米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742,2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17%與14%,銷售增加主要來自墨西哥(244,400公噸)、日本(241,300公噸)、哥倫比亞(188,900公噸)、台灣(78,500公噸)和中國(68,000公噸)。
玉米當週出口裝船量952,4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23%與35%,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424,500公噸)、日本(217,700公噸)、台灣(84,100公噸)、韓國(68,200公噸)和哥斯大黎加(41,8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玉米出口量年增28%至3,540萬噸。美國農業部5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增29%至5,460萬噸,較前月預估上調130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黃豆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265,7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38%與31%,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埃及(90,400公噸)、印尼(87,900公噸)、墨西哥(86,600公噸)、哥倫比亞(23,000公噸)和台灣(18,500公噸)。
黃豆當週出口裝船量為443,5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增加46%與21%,主要出口市場為埃及(141,300公噸)、中國(83,500公噸)、印尼(81,600公噸)、墨西哥(55,900公噸)和哥倫比亞(31,3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黃豆出口量年減18%至3,912萬噸。美國農業部5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減14.6%至4,627萬噸,與前月預估相同。
中國海關5月9日公布,1-4月份,中國黃豆進口量年減2.9%至2,715萬噸,其中4月份進口量年增18%至857.2萬噸。2023年,中國黃豆進口量年增11.4%至9,941萬噸,創下史上次高,僅次於2020年的1.002億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初步預測,9月1日開始的2024/25銷售年度,美國黃豆產量預估將年增8%達到創新高的45億英斗,黃豆壓榨量預估將年增4%達到創新高的24億英斗,黃豆出口量預估將為18.75億英斗,較上年度增長9%,但比過去3年的平均值低了12%。壓榨量將佔總消費量的55%,出口佔比則為43%。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長期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國仍將是全球最主要的黃豆及黃豆產品出口國。預計到2033/34年度,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個主要黃豆出口國的出口量將佔全球黃豆貿易的90%。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豆進口國,至2033/34年度將佔全球黃豆進口量的62.4%。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5月15日發布美國穀物和油籽10年展望報告表示,巴西黃豆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將保持競爭力;而隨著美國玉米產量的增加,美國玉​​米在全球市場上也將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際價格更具有競爭力,美國小麥出口將面臨挑戰。報告預計,未來10年,美國玉米、黃豆和小麥出口量平均增加約4.4億英斗,比過去10年平均出口量高出約9%。
報告預計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將減少至9,000萬至9,100萬英畝的更正常水平,黃豆面積將接近8,700萬至8,800萬英畝。玉米和黃豆的種植面積總計將維持在傳統的1.8億英畝。來自俄羅斯的競爭和美國國內市場的緩慢增長預計將挑戰小麥種植面積,使其恢復到過去10年4,500萬至4,600萬英畝的水平。
(圖片來源: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