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5-06 06:05

〈財經週報-國際市場展望〉三大關鍵 看出AI熱潮與網路泡沫的截然不同

2024/05/06 05:30  
雲端基礎建設有營收當後盾
■蘇智蘋
進入第二季,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熱絡,聯準會(Fed)更謹慎面對通貨膨脹問題與利率政策走向。日前5月聯準會利率政策會議決議,維持利率5.25%-5.5%按兵不動,這已經連續第6次會議皆保持相同利率水準。怠速減緩的通膨、舉棋不定的降息時間表、經濟週期是否能如期避開衰退期間,種種因素使美股第二季迄今的表現不盡理想。4月以來,S&P500各類股僅有能源類股與公用事業等景氣循環類股繳交正報酬,分別為1.3%與0.6%;資訊類股小幅收跌-0.9%,而科技類股跌幅較深為-7.2%。
近年資訊與科技類股的凌厲漲勢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不僅新型的機器學習技術可望提升生產力,更擁有許多潛在應用機會。然而,隨著企業紛紛將大量資金投入超級運算技術,市場不禁懷疑科技業是否正在重蹈1990年代與2000年代初網路泡沫的覆轍,也就是科技股不斷飆漲但最後走向崩盤的局面。
但基於三大理由,這兩波科技熱潮不能相提並論。
其一,AI浪潮的評價面擴張由基本面支撐。
網路時代來臨時,電信與有線電視供應商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網路基礎建設,而在融資氾濫與投資氣氛過熱的背景下,科技股屢創新高。然而,能夠利用這些基礎建設的營運模式尚未完全成型,導致科技股評價走在公司基本面之前。發展到最後,許多新創企業的評價遭到高估、資金耗盡,導致網路泡沫破滅。
反觀現在,企業積極部署AI伺服器,截至2024年底,各家企業、雲端公司與各國政府的AI基礎建設投資預計超過1千億美元。但AI基礎建設的資金來自實質營收,而非臆測。目前建置雲端基礎建設的超大型企業已經開始獲利。雲端基礎建設正在創造大量營收,應用面包括雲端應用程式、基礎建設軟體、社群媒體廣告等。也就是說,基礎建設發展時已有需求支撐,有助雲端資本密集度(資本支出占總營收的比重)維持穩定。
其二,發展AI的企業,建構可望續航的營運模式。
過去網際網路熱潮建立在對「旗艦新品」的期待,但最後期待落空。相對地,目前積極發展AI的企業不僅已經獲利,投資雲端基礎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效率。
AI支出仍有成長空間,目前企業支出集中在打造進一步的數位基礎建設,亦即加速運算技術,應用面眾多,生成式人工智慧只是其中之一。包括社群媒體內容建議、機率定位(probabilistic targeting)、藥品開發模擬等,用途包羅萬象。舉例而言,根據ChatGPT預估,如果使用高階伺服器CPU,以通用運算技術訓練擁有1750億個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式,需要5年時間;反觀如果採用高階伺服器GPU的加速運算技術訓練,預期時間只要2到4個月。此外,模擬軟體公司ANSYS估計,以加速運算技術進行高階空氣動力學模擬,可將模擬時間加快高達33倍。
其三,顛覆式創新後,重新定義估值。
自1990年代初以來,網路科技不斷更迭,從窄頻再到寬頻,移動裝置接著問世,現在更有生成式AI,相關科技來到轉捩點。科技演化走到現在,不應該與網路泡沫做比較,而應該把AI看成是第三代網際網路(Web 3.0)的延伸,亦即效率更高、去中心化的網路,由點對點網絡互相連結,並以機器學習技術為驅動力。
科技業週期發生巨變時,勢必會導致市場震盪波動,但無論市況如何,顛覆式創新企業可望為股票投資人帶來報酬機會。有鑑於此,企業若能以AI建立起差異化優勢,長期獲利成長可期,進而為投資人創造良好投資表現。
展望今年後市,此次熱潮並非另一個科技泡沫,目前的數位基礎建設升級潮與產品週期正處於萌芽階段,只要耐心以對並講究紀律,股票投資人便能發掘長期有撐的AI營運模式,其營運以實質獲利為基礎,而非追求不切實際的願景。(作者為聯博投信股票資深投資策略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