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4-26 07:15

台北食事/ 文 : 林 野--1

台北食事/ 文 : 林 野--1
台灣的經濟還沒起飛的五六十年代,軍公教的待遇菲薄,有能力上館子的人不多,學生更不用講,在路邊攤吃一碗乾麵,切一碟豆干,或吃滷肉飯加個蛋,也感到十分滿足。
以前信義路從安東街口到東門都是違章建築,在那裡可以買到包子、饅頭、蔥油餅之類的北方麵食,「覓食族」的學生往往下課後到龍泉街(今師大路)吃牛肉麵,那些麵攤的碗公超大,麵多湯更多,光是喝湯也會吃飽,如今一家名叫「大碗公」的老店還活着。想吃宵夜的人可越過中正橋的縣界到頂溪,「永和」和「四海」的豆漿店都是開到天亮。
談起牛肉麵,以前鄭州路口,鐵路醫院的周邊都是平價牛肉麵的集中地,升斗小民趨之若鶩,是「小黃」司機的最愛。最初台北的清真黃牛肉麵分佈在開封街和漢口街一帶,所謂「清真」指嚴格遵照伊斯蘭的教規屠宰得來的牛肉,宰殺前必須先誦一段「可蘭經」,屠夫必須是回教徒,這些店的牆上都會懸掛回文的鏡框,表示絕對「清真」不假。
台灣早期的牛肉麵一概為外省麵,清真黃牛肉麵煮的方式為清燉,傳自甘肅的回族人民;至於紅燒牛肉麵則發跡於岡山眷村的四川人家,因岡山盛產辣椒豆瓣醬,自然成為調味聖品,因此麵店的招牌都註明「川味」。這兩種麵食皆採用手工白麵條,刀削的也有,風味各有千秋,碗裡放的都是肉塊,不像鄰近國防部的桃源街牛肉麵,祇是單薄的肉片,不過它是免費供應酸菜的創始店。
同一時期,一位退伍老兵在永康公園附近擺攤,不久創出了口味。2005年起,台北市政府年年舉辦「國際牛肉麵節」的評比活動,永康街的牛肉麵多次得獎,博得「牛肉麵街」的聲名,主辦單位也給了這種大眾麵食取了一個標準譯名「New Row Mian」。以前牛肉麵算是「高檔」外食,祇有和女朋友約會時纔捨得去吃,平時多是叫碗便宜的湯麵充飢而已。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