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4-15 07:50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人杜牧這首《清明》詩,千年流播,膾炙人口。
每當清明節時,細雨紛飛,路上掃墓的人們神色哀傷,好像斷了魂一樣迷亂淒涼。詩人身處其中,受到感染,想起過世的親人,心情猶如天氣般低沈;於是想要藉飲酒來緩解思念之苦,又不知附近哪裡有賣酒的地方?只好問問路旁放牛的牧童。牧童信手指向不遠之處,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說要到杏花村才有。
全詩第一句,直接點出主題「清明」二字。「雨紛紛」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特徵;「路上行人」帶著哀傷的心情掃墓,是清明時節的人物動態;「欲斷魂」,刻劃行人的心理狀況,與「雨紛紛」的背景相呼應,刻劃出清明節日特有的氣氛:細雨紛紛,添人愁懷;掃墓思親,倍增傷感,幾乎給人無法喘息的壓力。
詩人想尋找酒家,抒緩情緒。藉著與牧童的一問一答,使詩歌增添了動感,「遙」字,狀寫牧童信手指點的動作,純樸自然。村莊名為「杏花」,給人美麗的聯想:「杏花煙雨江南」的畫面自然在腦海中浮現,在溫馨的期待氣氛中,詩人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懷。
「 清明 」是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之一,按照《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