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4-04-14 08:46
反求諸己--
反求諸己----
傳統儒家重視修身,把修身看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大學》開宗明義就提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孔子門生曾子每天自我檢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經常向內找、反思自己,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理性的表現,有助於吸取教訓,及時糾正錯誤。孟子提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孟子說:「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就應該向內找自己是否是真正的愛別人;治理百姓卻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就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充分應用智慧公正行事;待人以禮但卻得到別人粗魯的回應,就應該反省自己恭敬的程度夠不夠。
任何行為如果收不到應有的成果時,都應該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夠努力還是有思考不周到的地方。若是做每件事都能這樣虛心向內查找自己的不足,身心自然就會端正,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才會歸服於他。《詩經》上說:『要長久的配合天命,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幸福。』」
孟子又說:「假設有個人,他對我粗暴蠻橫,那麼君子就要自我反省:『必定是我對他有不仁的地方,必定是我有不禮貌的地方,要不他怎麼會對我這種態度呢?』;反省後確實做到了仁與禮,如果那人仍然是粗暴蠻橫,君子還會自我反省:『或許是我對他還沒有盡心竭力。』。
如果自我反省都有盡心竭力,那人還是粗暴蠻橫,君子就會說:『這無非是個狂妄之徒而已,這樣的人,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呢?同禽獸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