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7-24 22:58

十八、法句譬喻經——惟念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8 13:06 編輯
人生一首歌 慧普法師 (漢音)
f3IaaBDUgAU?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3IaaBDUgAU&NR=1&feature=endscreen
十八、法句譬喻經——惟念品
經文︰
『昔佛在世時,弗加沙王與瓶沙王親友,弗加沙王未知佛道,作七寶華,以遺瓶沙,瓶沙王得之,轉奉上佛。白佛言︰弗加沙王與我為友,遺我此華,今已上佛,願令彼王,心開意解,見佛聞法,奉敬聖眾,當以何物,以報所遺?佛告瓶沙︰寫十二因緣經,送持與之,彼王得經,心必信解。即寫經卷,別書文言︰卿以寶華見遺,今以法華相上,詳思其義,果報深美,到便誦習,以同道味。弗加沙王,得經讀之,尋省反覆,坦然信解,喟然歎曰︰道化真妙精義,安神國榮,五欲憂惱之元,累劫習迷,始今乃寤,顧視流俗,無可貪樂。即召群臣,國付太子,便自剃頭,行作沙門,法服持鉢,詣羅閱城外,在陶家窑中寄宿,明日,當入城分衛,食訖,當至佛所,奉受經戒。
佛以神通,知弗加沙明日食時,其命將終。故從遠來,不得見佛,又不聞經,甚可憐愍。於是世尊化作沙門,往至陶家,欲求寄宿。陶家語曰︰向有一沙門,在彼窑中,可往共止宿也。把草入窑,坐於一面。問弗加沙︰從何所來?師為是誰?以何因緣,行作沙門?為見佛未?弗加沙言︰吾未見佛。聞十二因緣,便作沙門。明日入城,乃分衛已,當往見佛耳。化沙門言︰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但當觀身,四大所由,合成散滅,各還其本。 思惟覺意,空淨無想,專念三尊。布施戒德,能知無常,見佛無異。方念明日,種無益想。
時化沙門,即說偈言︰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眾;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想,晝夜當念是。時化沙門,在於窑中,為弗加沙,說非常之要。弗加沙王,思惟意定,即得阿那含道。佛知已解,為現佛身光明相好。弗加沙王,驚喜踊躍,稽首作禮。佛重告之曰︰罪對無常,畢故莫恐!弗加沙王言︰敬奉尊教!忽然別去。明日食時,弗加沙王,入城分衛,於城門中,逢新產牛字(2字合1)牛護犢,觝殺弗加沙王,潰腹命終,即生阿那含天。佛遣諸弟子,耶旬起塔。佛語諸弟子。罪對之根,不可不慎。』
白話解釋︰
『從前,佛在世時,弗加沙王與瓶沙王是好朋友,弗加沙王不明白佛法,他將金銀瑪瑙的七寶送給瓶沙王,瓶沙王接到禮物,又轉供給佛陀,並向佛陀說︰弗加沙王與我是好朋友,贈送寶花給我,現在已經供養佛陀,希望這一點功德,能使弗加沙王能放下成見,心開意解,來拜見佛陀,聽受佛法,能奉敬聖僧大眾,我不明白該用什麼東西來回報他的贈送?佛陀向瓶沙王說︰你寫一部十二因緣經贈送給他就好了,弗加沙王得到這本經,心裏必定信解佛法。瓶沙王依教奉行,很快就將經卷寫好,另外又寫了幾句附言給弗加沙王︰你以寶華贈送我,我現在以佛法之華相送,請你詳細思惟佛法的義理,便可以了解因緣果報之理,與法之深奧美妙,請你收到經卷馬上讀誦,以便一同品嘗法味。弗加沙王收到經卷認真讀誦,經過反覆思考佛法,當下坦然信解法義,深深讚歎說︰佛道度化之力太精妙了,佛理能使人心鎮定,國家安榮,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是人生憂苦的根源,我歷劫來沉迷不醒,到今日才領悟人生的意義,再透視流俗社會,感覺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值得貪戀享樂的。隨後他召集群臣,宣布退位,將國事交給王子,然後自行剃度出家作沙門,穿著法服,手持鉢碗,行腳到王舍城外,在製造陶器的人家掛單,第二日就入城乞食,吃飽後,準備到佛陀的精舍,奉行經法與受戒。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弗加沙第二天會入城乞食,他的生命也將盡,因為弗加沙從這麼遠來求法,沒有見到佛陀,又沒有聽到佛陀說法,真令人憐愍,因此,世尊化作沙門比丘,走到製造陶器的人家,要求寄宿,製陶器的主人說︰前兩天有一個沙門,在我家的窑裏,你可以去與他同住一夜,佛化的比丘便帶了一把草走到窑裏,找一個角落坐下來,就問弗加沙︰你是從何處來?師父是誰?以什麼因緣出家作沙門?你是否已經見過佛?弗加沙說︰我沒有見過佛,只是看了十二因緣經以後,便剃度作沙門,我準備明日入城,乞食以後,就前往拜見佛陀了!佛化的沙門說︰人的生命脆弱,早晚的命運都不相同啊!無常從來就是存在的,隨時無常都會發生,我們平常要靜觀身體是由地水火風所組成,但是組合也會再分散,四大各歸四大。你要正覺本性,對世事觀空,性本清淨,一切不可著相,要一心專念佛法僧三寶。多作布施、持戒、度人之德,如果能了解世間無常之理,也就如同親近佛陀沒有什麼兩樣了,你如果一直想明天的事,這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這個時候,佛化的比丘就說了一首偈︰眾生如果想要得善報,就要歸依佛尊,因此應該日夜常念佛法僧三寶。自己已自覺本性,是名為佛弟子,應該日夜念念佛法僧是歸依處。常念身體乃是無常身,常思持戒布施德,法空、不求、無妄念,日夜應如是念此要道。
此時,佛化比丘,為弗加沙說無常的法要,弗加沙王靜觀苦空無常無我之義理,心入於定境,便證得三果阿那含的果位。此時,佛陀明白弗加沙王煩惱已除,便現出佛陀身相光明,弗加沙王一看,驚喜踴躍,稽首作禮,佛陀向他說︰罪相也是無常的,所以你不要駭怕!弗加沙王說︰我會尊敬您的教導!然後與佛陀分別。第二天中午用食時,弗加沙王到城市行乞,經過城門時,有一隻生產的母牛,為了保護小牛,弗加沙的肚子當下被牛角刺破,因此便死去。死後便生到色界阿那含天,不再墮落欲界受苦了。弗加沙死後,佛陀派遣很多弟子為他的遺體火化,並且造塔保存起來,佛陀向眾弟子說︰罪業產生的根源,你們不可不小心防範啊!』
◎◎
那含經云︰『若能善觀無常,如是行者,漸入佛道。』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ㄙㄡˇ)。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讀後感想》︰
生命無常,宜把握難得人身好好修行,永離六道輪迴之苦。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