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eff_Tsai 發達公司經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7-19 13:13
台灣產業應有的思考邏輯
台灣產業應有的思考邏輯2010/07/19-陳慧玲
王振堂日前以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的身份,針對英特爾(Intel)分拆改組WiMAX Program Office一事,發表措詞「強硬」的嚴正關切聲明,王振堂的原意在於代表台灣產業發聲,要求英特爾必須尊重其過去對台灣做出的協議與承諾,堅守其支持發展WiMAX的立場。但可惜的是,王振堂的一番話,英特爾還沒有明確的回應,諸如「英特爾退出WiMAX」、「台灣千億元投資將泡湯」的說法,卻已先在台灣引發一陣騷動,讓相關WiMAX設備廠在16日股價都是以重挫下跌作收。
但若靜心思考,明眼人就可發現,這些說法都是所謂的「假利空」,因為WiMAX產業發展的轉折,早已不是1~2天、或是1~2個月的事,而今日的英特爾之於WiMAX的重要性,與2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暫且不論英特爾後續是否會持續支持WiMAX,就算英特爾今天就宣布退出WiMAX、停止所有一切產品線投資動作,WiMAX產業就會因此而立刻停止呼吸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英特爾對WiMAX產業的最大貢獻,就在於用他的名號大旗,不論是透過投資或是形式上的合作,讓全球注意到WiMAX技術的存在與優勢。
而到眼前的這個階段,WiMAX其實已經不再需要這些,已經存在的WiMAX產業鏈,或許不見得能夠成為市場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在LTE還需要3~5年時間才能夠真正啟動的這段時間差中,WiMAX仍將會是這世界上最成熟、最準備就緒的準4G無線行動寬頻解決方案。
再來說所謂的「台灣千億元投資都將泡湯」這件事,事實上,從頭到尾,台灣在發展WiMAX產業的過程中,總是被一些難以明確定義的數字所混淆,從M台灣計畫的新台幣370億元,到英特爾承諾投資採購台灣的5億美元,甚至是近來外界提出所謂千億元投資泡湯等說法,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或真的弄清楚過,這些錢到底從哪裡來?又從哪裡去了?
在M台灣計畫的370億元中,只有70億元用於補助獎勵部分WiMAX實驗計畫,而最大一部分的300億元則是劃分由內政部統籌分配的各縣市政府光纖管溝建置,而此一建置案早在1年多前,就因為執行狀況明顯不符計畫而被監察院糾正,但一晃眼過了2年,這個案子的後續進度沒人再注意到,不過,只要一提到WiMAX,這明明與WiMAX無關的300億元就被拿出來再講1次,只是再度凸顯台灣當初打著發展無線寬頻或4G產業名號,但卻只有想當然而的規劃思維,卻沒有實事求是的執行邏輯,只剩下經濟部與內政部等相關單位互相埋怨咎責的遺憾,與三不五時被拿出來奚落一頓的尷尬。
同樣的,英特爾當初承諾的5年、5億美元投資採購金額,也從來沒人講清楚、或是問清楚,這5億美元到底會怎麼花,花了多少,到了要與英特爾爭1個公道之際,最讓人擔心會出現的狀況,就是這一紙5億美元的合作意向書,只是英特爾的一場行銷大秀,而只有台灣把這一場「秀」當成一回事。至於千億元的台灣WiMAX投資金額,這更是讓許多台灣業界人士想破頭都算不出來的數字,就有業界人士半開玩笑的表示,千億元的投資規模不是都應該出現在DRAM或是面板產業嗎?
事實上,真正值得關心的數字重點,不在於千億元投資、或是5億美元投資採購金額,因為這些喊得出來的數字,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都太過空泛,在現在這個時點,台灣應該思考的是,過去5年,台灣選擇投資WiMAX產業所承擔的機會成本,以及未來5年,台灣再繼續發展WiMAX所可能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是否支持WiMAX,不是台灣的責任與義務,之所以選擇WiMAX,當初的理想是為了要打破過去百年由傳統電信產業壟斷的產業價值鏈,讓台灣能夠趁早卡位在整體價值鏈上取得更有優勢的位子,但若以目前的產業發展來看,讓人很遺憾的是,台灣仍然只有在用戶端設備上獨步全球,這與過去的狀況有差別嗎?台灣基地台與系統整合上的WiMAX產業鏈有佔到位子嗎?這樣的發展是我們想要的嗎?
英特爾台灣IT產業的長期合作夥伴,過去又多次承諾要與台灣合作發展WiMAX產業,就這一點上來看,英特爾的確欠台灣1個交代,這是企業行事的誠信,台灣應該、也必須要討回1個公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台灣WiMAX產業的發展氣氛已經陷入流於「義和團」式的熱情與恐慌,很多人會把台灣與英特爾之間的恩怨,當成解決台灣WiMAX產業目前發展的辦法,似乎只要英特爾能夠給台灣交代,願意承諾繼續支持WiMAX,台灣就可以繼續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努力發展WiMAX產業,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嗎?
有了英特爾100%的支持,拿到英特爾所有的IP技術與IOT測試解決方案,甚至是讓英特爾真的拿出5億美元來投資台灣WiMAX產業,就能改變台灣4G產業的發展命運嗎?就能讓台灣在全球4G產業卡到1個最有利的位子嗎?
若只是以「英特爾」事件為出發點來思考台灣4G產業的下一步,這絕對是危險的,但要如何將過去已然投入的沉沒成本與機會成本,在此次轉折機會中兌現成為未來發展4G產業的資本,對台灣4G產業而言,此刻將是沒有時間再浪費的關鍵抉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