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_Tsai 發達公司經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7-19 13:09

銅製程挑戰不比金線少 建立客戶信賴為首要工作

銅製程挑戰不比金線少建立客戶信賴為首要工作2010/07/19-李洵穎
在黃金價格節節高升下,銅打線製程成為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備受關注的議題。與金線相較,採用銅線可望節省10~15%,但銅線因較硬、易氧化等物理化學特性,其所面臨的挑戰不比金線少,封測業者必須以更為嚴謹的流程進行控管,累積更長期的資料庫,建立客戶對銅線信賴度和可靠度的信心,才能營造大量生產的契機。
黃金價格驚驚漲,銅儘管漲跌不一,但2010年以來跌勢均多。以6月底、7月初的黃金價格而言,每盎司達1,240美元,而同期間的銅價換算後每盎司0.1875美元,兩者達天壤之別。
日月光技術推廣處長曾安實表示,以31毫米X31毫米、腳數624支和BGA封裝型態的晶片而言,在大小、封裝方式和腳數相同的條件下,打銅線和打金線後的晶片成品價格相差達17.4%。整體而言,他估計採用銅線的成本應該可以比金線減少10~15%,視線徑、線數和訂單量多寡而有不同。
黃金高漲確實帶給IC設計、IDM廠和封裝業者莫大的成本壓力,因而激勵半導體業者轉換到銅打線製程的意願高漲。其應用範圍從過去只有分離式元件和高功率元件,擴大至消費性產品如數位相機、LCD TV、滑鼠等,PC領域和通訊領域皆有產品線採用銅打線製程,例如基頻IC、WiFi系統單晶片(SoC)等皆在第1季開始改變製程。
為因應上述趨勢,日月光積極擴充銅打線機台,預計第3季增加700~800台,屆時累計機台數將突破3,000台。依照目前內部的初步計畫,日月光計劃第4季會放緩新增機台的腳步,增加300~400台。日月光仍為銅打線機台規模最大的封測廠。
曾安實說,銅打線製程的挑戰並不輸金線。銅線和金線最大的差異在於銅易氧化,由於打線過程中,因放電及熱板加熱,會形成氧化銅,已氧化的FAB(Free Air Ball)球形較不圓,容易造成打不黏。銅線在共晶結合上,與金線不同,金線會有擴散現象,但銅線的金屬間共金化合物(IMC)生成較慢,只有表面結合。銅比金的硬度高,如果打線力量或角度不對,則銅線路徑控制就會失準,且銲線參數也相對變大,因此必須考量PAD厚度及球的尺寸,否則容易將PAD壓出範圍,或是邊緣未殘留鋁層的狀況。
目前客戶採用銅打線製程意願確實增加,但仍有其他客戶對銅打線的信賴度存有疑慮。為了降低客戶的疑慮,銅打線業者必須要一再確認線路設計以及打線方式,並確認打線位置和參數。在以上因子都確認之後,才能拿實際的晶粒進行打線。這些流程比金線管控還要更為嚴謹。此外,未來需要累積更多資料庫,來確保信賴度,以提升大量生產的機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