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投顧明牌   發佈於 2023-12-06 15:42

誰當選都一樣脫鉤 海峽兩岸漸行漸遠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彭博社指出,在中國大陸這個曾是世上最大債券ETF市場即將崩壞之際,台灣與大陸無論經濟還是金融的脫鉤情況都更加明顯。 過去近10年以來兩岸情勢如下,地緣政治愈發緊張、西方國家引起的供應鏈去風險化,中國大陸成長雖逐漸趨緩,但台陸經濟實力差異日益增大。彭博社認為,無論台灣明年元月誰坐上大位,兩岸各面向的脫鉤應該會繼續下去。 彭博社統計,到12月初為止,以中國大陸包括主權與大型公股銀行票據為投資標的當地ETF總資產金額,若跟2019年超過1800億新台幣的巔峰時期相比,現在已經驟降94%。 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從中國大陸撤資的,這些ETF暴跌跟投資大環境相互呼應,全球基金也紛紛逃離中國債市。 但台灣在中美角力戰中,是地緣政治的中心,故下屆總統是誰當,不僅對台陸未來的走向息息相關,也會對全球產業有一定的影響性。 5年前,台灣推出與中國大陸連動的固定收益證券,當時,台灣最大券商領先群雄,推出了第一個連動中國大陸公債和大型公股銀行票據的ETF,並成功吸引不少民眾的眼球。 市場分析,這個ETF會一炮而紅,有幾項原因,其中因為是用人民幣計價,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利差有利大陸下,故公債殖利率值得期待。另外,債務人是中國大陸政府以及大型官銀,也有助提升信用度。 不過,在中美公債殖利率愈來愈大下,出現了好景不常的情況。另外,當時台灣政府正好推出保險業者投資規範,要求這些金融公司,只能投資國際信評單位認為至少是BBB-等級的。 台灣政府表示,上述政策會出台是要防止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中,避免投資過於集中。不過,卻成功地讓這些保險公司無法持有,跟中國大陸政府相關的ETF商品。 台灣的凱基證券(KGI Securities)指出,只要中央政府的投資法令沒變,台灣的保險公司若還想做連接大陸債市的ETF業務時,一定要找全球3大信用評等業者選出來,並符合政府規定的來當標的。 彭博社表示,台灣銀行業者一直在從中國大陸撤退。根據台灣FSC(金管會)數據,過去10季期間,台灣金融業者對中國大陸曝險部位逐季減少,目前已降至2013年開始有這份報告以來最低。 有不少台商正把業務從中國大陸移走,這通常也被稱為是中國+1(China+1)全球整體趨勢的一部分。彭博社表示,例如國泰世華銀行頻頻在增加東南亞據點的員工人數。富邦金控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也限制投資大陸。 台灣經濟部計算,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較2022年大減近40%,減幅可能會創下2019年以來最大。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指出,過去7到8年間,無論是外人直接投資中國大陸,以及遊客訪陸人流數量,都已不如以往。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認為,兩岸緊張情勢升溫,也是部分主因。另外,台灣政府在過去7年多,都是由對中國大陸不友好的民進黨執政,中美貿易戰繼續進行,以及其它地緣政治負面因素也在發酵。就算有位對北京政府更加友善的候選人當選下任總統,很多事情也無法全面往好的地方改善。 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認為,如果有家公司在東南亞建立新廠,這家公司會把資源放在東南亞繼續營運並把單轉過來,不會因為日後若兩岸緊張局勢和緩,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彭博社指出,2023年前10個月,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約占台灣海外總出貨量35%,但2020年時則是44%。從台灣輸往中國大陸的產品從食品到機械等,幾乎所有品項數量都在減少。 雖然中國大陸這個全球最大的製造中心,還是許多供應鏈的主要地區,但近年來,當地薪資上漲以及北京政府為企業提供的補貼減少,吸引企業進駐的誘因已減少。另外,美國對中國大陸祭出禁令,地緣政治壓力應該只會多不會少。 專家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