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馬偕紀念醫院展出「專利或技術授權」、「AI模型及判讀成果」及「臨床應用研發」,台北市長蔣萬安也造訪瞭解各項嶄新的醫療發展。(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醫療科技展是醫療產業的年度盛事,馬偕紀念醫院將近年運用新科技與智能化等多元特色發展項目,以「專利或技術授權」、「AI模型及判讀成果」及「臨床應用研發」等三大面向做為本年度參展主軸,其中「預測成人加護病房敗血症之儀表板」是一大亮點,利用人工智慧敗血症預測系統,儘早拆解敗血症帶來的風暴,台北市長蔣萬安也造訪瞭解各項嶄新的醫療發展。
專利或技術授權
腦部惡性腫瘤局部藥物釋放載體
表面拉曼光譜用於腦脊髓液藥物監測(神經外科林新曜醫師)
短合成胜肽及其治療視網膜退化性疾病和/或組織損傷的用途(眼科曹友平醫師)
胃腸道感染腔內治療系統(胃腸肝膽科劉泰成醫師)。
AI模型及判讀成果
由乳房X光攝影影像運用機器學習進行自動偵測乳癌病灶之方法
前哨淋巴結AI開發(乳房外科楊博勝醫師)
建立運用人工智慧預測成人加護病房敗血症之儀表板(重症醫學部郭立國主任)
人工智慧與電子病歷整合AI心衰竭預防照護(遠距暨居家照顧中心洪崇烈主任)。
臨床應用研發
整合性藍芽定位智慧醫療系統(護理部徐淑芬護理長)
智慧兒童發展評估平台(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陳慧如主任)
顯示螢幕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三)(護理部鄭皓云護理長)
牙齒控制器用於操作電腦相關裝置
馬偕醇樟芝(生物科技醫學部陳裕仁主任)
預測成人加護病房敗血症之儀表板
此次展出成果與特色集中於智能化開發與大數據資料分析,並充分應用於臨床照顧,其中「預測成人加護病房敗血症之儀表板」是一大亮點,是重症醫學科團隊透過連續性臨床參數的收集,所設計的人工智慧敗血症預測系統。系統可以提供至少6小時前病人生理資訊,進行加護病房敗血症病人高風險發生機率的預測,藉由病人的生理指數,找到潛藏的問題,並掌握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醫療處置與藥物的調整,讓「治療」不只停留於發生症狀後,而是及早發現潛藏性危機,施以醫療處方與對策,儘早拆解敗血症帶來的風暴。
同樣在加護病房常見的「溝通問題」也有解方了!根據衛福部統計,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放置氣管內管的病人高達52.1%,病人因此無法以言語溝通,早期使用多種常見的溝通手板也逐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的病人溝通輔助App,考量住院病人年齡與疾病疼痛度的差異性,此款App提供「國台日英」4國語言,且善用圖像與數字,操作界面字級放大並將常見的問題系統性演算後列出,測試期使用時病人不必再與醫護人員比手畫腳,更可以利用圖像表示表達自己的痛苦指數,讓醫護人員能清楚辨識病人需求,進而減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在照顧時的溝通時間。未來期待在逐步微調優化下,實際投入臨床照護的善用工具。
馬偕紀念醫院積極努力發展各項特色醫療與開發具潛力的新進醫療服務,並透過跨產業間合作,拓展更多元化的智能醫療,不論是在研究發展、臨床治療與開發成果中都有亮眼的表現,也藉醫療科技展盛事,媒合廠商進行產品開發以應用於醫療產業各面向,提供便捷照護流程與強化病人照護品質,串起更完整性的醫療照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