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投顧明牌   發佈於 2023-11-15 08:08

悲觀過頭 長榮、東哥獲外資平反

時報資訊
2023年11月15日 週三 上午7:53




【時報-台北電】長榮(2603)第三季財報大幅優於外資預期,摩根大通強調市場悲觀氛圍太過頭,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166元;大和資本證券則是升評東哥遊艇(8478)至「優於大盤」,看好市占提高驅動營運持續性成長近在眼前,兩檔大航海概念股攜手揚帆。
大和資本證券指出,儘管訂單前景在新冠疫情過後似有放緩,但產業需求依然強勁,研判最壞情況已過(the worst is over),新的Puro系列更可望進一步放量,貢獻營收成長,並支撐市占提高題材續航力,此時將投資評等升為「優於大盤」,終結保守觀點,推測合理股價為400元。
東哥遊艇第三季營收16.49億元,季增13.6%、年增34.4%,得益於部分自第二季遞延而來的營收,表現高於市場預期,但因為營業費用較高,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反而低於市場預期。大和資本指出,在Puro系列產品加持下,東哥遊艇市占將擴大,且因產品組合朝向大尺寸遊艇比例提高的有利方向,營業利益率維持擴張趨勢。
東哥遊艇未來數年獲利將保持穩健上揚步調,根據外資預估,今年EPS為22.63元,明、後年增長至24.74元與28.35元。
台股航海王長榮第三季獲利優異,激勵股價14日強漲半根停板,終場收114元,股價寫9月底以來高點,脫離谷底的期待感愈來愈高。
摩根大通證券指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長榮在歐洲的貨運同業看後市莫衷一是:馬士基(Maersk)正在試圖調整其運營並謹慎保留現金;赫伯羅德(Hapag-Lloyd)看法相對樂觀;達飛(CMA CGM)示警要避免廣泛的價格戰爭。儘管如此,長榮端出強勁獲利表現,與其股價引人注目的估值評價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市場悲觀氣氛已然太過。
摩根大通說明,就算扣除一次性收入與稅率較輕的挹注,長榮第三季稅前息前淨利(EBIT)表現依然強於同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0月不是產業旺季,但長榮10月營收仍比疫情前高出不少,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簡威瑟/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