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1218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8-10-09 17:46

10/13號傳真稿筆記(盧燕俐)

盧燕俐:從財報下手或多開戶頭分散風險
4大方法 挑不會倒的銀行
「誰會是下一間慶豐銀行?」自從慶豐銀行被接管之後,許多民眾都深怕所往來的銀行會倒,開始考慮是否該把存款轉至其他銀行。如何挑一家不會倒的銀行,成了現在存戶最關心的話題。
儘管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再強調,「我們國家的銀行資產品質非常好,獲利能力也在提高,大家要有信心,政府絕對不會讓銀行倒。」而金管會也政策大轉彎,先於10月7日凌晨宣布,把每一存款人最高保額,由150萬元提高為300萬元,接著一早,劉揆更直接宣示,無論台幣或外幣,通通全額保障,但仍有民眾擔心,國外重量級銀行接二連三出事,「萬一」所存銀行倒閉,該怎麼辦?
事實上,金管會已再三解釋,存款餘額在300萬元以下的人數,占存款總人數約99%,調高保額之後,將可有效保障小額存款人的權益;更何況,現已調高到百分之百保障,民眾實在無須擔心。但對部分保守型存戶來說,根本不願見到任何風險的發生。
4大方法 避開會倒的銀行
基於「避險」的理由,該如何選一家不會倒的銀行呢?綜合專家意見,提供以下4大方法,作為讀者參考。
避開被點名 可能有問題的銀行
遠東銀行資深產品經理林淑娟分析,相較於美國,台灣金融體質健全,若有資金緊俏的問題,應該僅止於特定幾家,如果存戶真的擔心到失眠,不如就把存款轉到公股銀行,或有集團背景的民營銀行。
至於哪幾家銀行可能比較容易出事,她強調,「目前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下定論,但如果擔心,暫時先避開被媒體點名可能有問題的銀行,不失為一種安全的做法。」
選擇逾放的銀行
逾放比,顧名思義,就是銀行逾期放款占全部放款的比率,是用來衡量一家銀行資產品質和經營績效的指標。前華南永昌投信副總、現任世新大學公共事務室主任的梁彥平指出,銀行業的平均逾放比為1.54%,如果逾放比愈低,就表示這家銀行的體質愈健全。
她建議存戶,可參考各家銀行的財報,若發現往來銀行的逾放比名列同業「後段班」的四分之一時,就要特別提高警覺;相反的,若這家銀行的逾放比為「前段班」四分之一時,就可較為安心。
避開Q3財報差的銀行
由於全球金融海嘯於9月中旬展開,國內銀行買到相關產品的虧損,需於第3季財報認列,所以,梁彥平建議,「認真型的存戶,與其去聽信謠言和耳語,不如利用各家銀行第3季財報出爐時,好好檢視一番,財報太糟糕的銀行,營運陷入谷底,甚至有危機發生的可能,存戶就該思索下一步動作。」
不過,她也提醒,金融風暴的問題,一時片刻無法解決,美國銀行第3季獲利已衰退68%,遠超乎市場預期,台灣金融業的財報應該也好看不到哪裡去,由財報挑選往來銀行時,應採「相對比較」法,才會比較客觀。
開多家銀行戶頭 分散風險
有位教學醫院的院長,在慶豐銀行被接管之後,連忙把存款從某家中型金控提出,並轉至一家公股銀行和另外一家有財團背景的大型金控。他苦笑著說:「雖然政府再三保證,可是,連歷史悠久的雷曼兄弟都會倒,什麼事都很難講;現在,我最相信的就是台灣銀行了!」
確實,近1個月,官股銀行包括台銀、合庫、土銀、兆豐,以及一銀、華銀、彰銀的存款餘額暴增約120億元,就連股票未上市、但經營穩健的上海銀行,存戶也略增,這些錢皆來自於原本存在民營銀行的小額存款戶,大家的心聲幾乎和這位教學醫院的院長雷同。
林淑娟認為,既然政府已保證存戶會全額保障存款,民眾內心的恐慌可大大降低;但如果還是有人不信任政府,那麼,和這位院長一樣,選擇多開個2家戶頭,也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方式。
「就好比投資股票和基金,切忌重押單一標的,大筆存款也一樣,分散至2~3家銀行,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能有效控制風險。」她強調,目前國際經濟情勢瞬息萬變,唯有懂得提高風險意識,才能逆風而行,成為理財贏家。
存款保障還包括外幣存款
這次劉內閣「大放送」,不但將存款保障從150萬一口氣提高到全額保障,保障範圍甚至還包括外幣存款,消息傳出,令銀行業大為吃驚。
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主管表示,金融海嘯全球正蔓延中,連去年11月才被評選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的冰島,都已宣布面臨破產危機,但目前為止,全球主要國家除了台灣之外,還沒聽說有針對外幣存款進行全額保障。
「真不知道要說這是台灣人民之福,還是人民的麻煩?」這位主管解釋,存保基金已負債500多億元,連外幣存款都無上限理賠,真不知財源從何而來?但至少對手上有外幣存款的民眾來說,起碼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不必再為是否要把外幣定存解約、轉成台幣定存而煩惱不已了。
盧燕俐:政府帶頭衝 太陽能廠笑嘻嘻
各國補助法案陸續出爐 產業持續向上
太陽能,一個旭日東昇的明星產業。就如同其他新興產業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一樣,在成本考量下,相關補貼政策紛紛出爐,致使產業能見度更明亮,前景深具想像空間。
一般來說,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況下,太陽光電系統的發電成本,約為一般市電的5~10倍,小市民根本無力負擔。因此,政府的補助和法令規範,成了這個產業最大的成長動能。
美國法案闖關8次終於成功
以學術單位的預估來看,若缺乏政府支持,太陽能產業今、明2年的年成長率,分別為30.9%和24.32%;但若有了政府介入,以實際行動背書,則成長率飆高至61.62%和42.15%。可見,政府扮演了推動產業前進的火車頭角色。
在環保意識高漲及促進產業發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國逐一展開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以美國來說,儘管爆發金融海嘯,8000億美元的紓困案將加重財政赤字,但仍無法忽略對太陽能的關注。在8度慘遭參議院否決之後,18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資租稅抵減制度延長法案,終於在9月23日通過。
其中,住宅與商用大樓使用太陽能發電的30%投資租稅抵減制度將延長8年,而風力發電將延長1年,其他種類的抵減制度也將延長2年。同時,各州還可進一步另訂自己的補助政策。
消息一出,巴黎證券便發表報告指出,此舉將可讓全球太陽能市場明年上半年需求維持穩定成長,且價格下跌幅度有限,推估太陽能類股在未來6~9個月內,將是股票市場「安全的避風港」。
多位分析師也點名,在美國積極布局的國內太陽能電池廠益通(3452)、茂迪(6244)最為受惠,因已進行垂直整合,較具競爭優勢。
西班牙用補貼措施救失業率
歐洲方面,也是動作頻頻。根據外電報導,西班牙2009年太陽能發電補貼,由300MWp改為500MWp,增加的部分將用於地面裝設的太陽能系統補貼,而這些系統多數指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廠。
原本,西班牙政府打算下修這些補助方案,後來發現將衝擊到光電市場的就業人口,造成失業率的提升,所以,最後不但不下修,甚至還上調,讓從事模組和系統的業者大大鬆了一口氣。
而德國自2004年把太陽能發電補助金額,提升至每度52歐分之後,太陽能電池的需求就開始大幅揚升,在政府的積極推廣下,其太陽能電池系統裝置已是全球最大,但補貼金額將逐年往下調。
日本期望重奪太陽能廠冠軍
眼見歐、美國各大國都有所作為,亞洲地區自然不能缺席。正當美國、西班牙陸續傳出政策補貼的新聞後,日本也來「參一腳」,預計明年度開始,將恢復已中斷3年的家用太陽能設備補助,總經費達238億日圓。
事實上,日本是全球率先對太陽能發電給予補助的國家,但補助案早已在2005年度末結束,此次再度重啟補助,最主要還是跟一國的產業競爭力大有關聯。因為德國在加速推動太陽能補助之後,帶動整體產業發展,Q-Cells因此從日商Sharp手中,奪下全球第一的太陽能廠寶座,激發了日本政府重新思考補助案的合理性和迫切性。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早於6月上旬演說時,便表示太陽能補助計畫將重新實施,預計2020年將全國發電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進一步提振至40倍,顯示日本政府的決心。
中國連內蒙古都有補貼法案
不讓日本專美於前,對岸的中國大陸,也有所準備。根據中國官方網站近期公告,已批准內蒙古自治區、上海市2個太陽能發電廠每瓦補助人民幣4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贊助太陽能發電的首例。
依中國「再生能源法」規定,現階段裝設太陽能系統,每瓦電價補助約人民幣0.25元,此次內蒙古自治區和上海市竟以高達16倍的價格進行補助,不僅將使電廠獲利,中國政府背後的動機,也引人探討。
產業界猜測,內蒙古自治區電力相當充足,高額補助電廠以鼓勵興建太陽能廠,極有可能是為了「大西北計畫」,以甘肅為中心,輻射整個甘、青、藏和周邊地區未來的電力需求;至於上海市,則因城市高度發展,早已呈現電力不足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表示,這次太陽能價格高於傳統市電價格的部分,將納入全國分攤,由中央政府負責處理,突顯官方在補助上的魄力。業者也預期,將帶動一波驚人的電廠興建潮,並加速全球業者前往設廠。
台灣期待本會期讓法案過關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的動作「慢了半拍」,立法院雖已召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公聽會,但目前尚無結論。經朝野溝通之後,希望本會期(2009年1月底以前)一定要通過,果真如此,對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當然是一大利多。
誠如富陽光電董事長翁明顯所說,「有補助的國家才有生意可以做,目前都是以歐美市場為主,倘若台灣的相關法案也能儘速出爐,自是打了一劑強心針,也將吸引更多人才投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