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3-11-04 09:52

賴清德能源政策問題百出,應全面修正

奔騰思潮
2023年11月3日 週五 上午10:48





圖片來源:中央社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陳立誠 / 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上月賴清德在「國家希望工程」記者會發表「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賴將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定位為「第一次能源轉型」,所以他提出的是「第二次能源轉型」。
賴清德的能源政策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加速發展地熱、生質能、海洋能與氫能等「前瞻能源」;第二是持續發展光電風電,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占比;第三是新建18部大型燃氣機組以確保供電安全。賴清德提出2030年的電力配比目標為綠電30%,煤電20%,氣電50%。
賴清德的能源政策骨子裏不脫國發會的「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與「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兩份報告。
恰好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九月剛發佈了一本200餘頁的重量級報告:「2023年版淨零路徑圖」,此報告已成各國政府製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參考。不妨將賴清德的能源政策與IEA報告對照比較。
本文依序檢討賴清德能源政策的三大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發展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前瞻能源。
與風電光電等間歇性綠能不同,地熱可穩定發電,一直是政府寄以厚望的能源,甚至有地質學者估計臺灣20年內可裝置30GW(百萬瓩)的地熱。但IEA報告估計2050年全球地熱裝置129GW,提供全球1%電力。彈丸之地的臺灣地熱裝置將占全球25%?顯然地熱並非臺灣能源的靈丹妙藥。
臺灣非常不合適發展生質能,生質能需要廣大土地,目前生質能發展較成功的美國、巴西、印尼都是面積廣大國家。IEA報告也指出要避免發展生質能排擠全球糧食及飼料供應。更重要的是生質能是否算是綠能也備受質疑,全球許多大型環保團體都已撤回對生質能的支持。以臺灣條件,生質能貢獻極為有限。
臺灣四面環海,許多人鼓吹波浪發電,潮汐發電,洋流發電、溫差發電不遺餘力,以為海洋能大有可為,其實是很大的誤會。IEA估計2030年海洋能對全球電力貢獻為0.05%,2050年為0.16%,臺灣也不宜押寶海洋能。
氫能發展應與賴清德能源第二個重點風電光電一併討論。首先要了解,世界並沒氫礦,氫氣是工業產品,需要消耗其他能源製造
為何要將氫能與風電、光電合併討論?原因也很簡單,蔡政府力推氫能真正的原因是承諾了太多風電、光電建設。而獨立電網的臺灣,不穩定電力在電網中的占比(滲透率)有其上限。今年春節因全國用電下降,綠電滲透率約30%,台電即呼籲民眾出門要拔插頭。依蔡政府規劃,2030年冬天綠能滲透率將高達80%,電網如何承受?
為避免綠電滲透率過高造成大規模棄電,超過電網1352;受能力的綠電只能予以儲能。除了鋰電池外,將過多的綠能以電解水製綠氫也是一種儲能手段。但IEA報告對氫能怎麼說?
IEA報告明確指出綠氫價格由綠電價格決定。臺灣多雨,光電成本高出國外一倍。臺灣地狹人稠,無法大量建設陸域風電,只好大力推動發電成本為陸域發電一倍的離岸風電。因自然與地理條件限制,臺灣並不合適大力發展綠電。
IEA深知世界各國綠電成本相差很大,故建議綠電成本高昂國家,不宜自製昂貴的綠氫,而應由綠電成本低,綠氫成本亦相對低廉的國家進口。日本規劃將來由澳洲(光電成本極為低廉)進口綠氫即為顯例,日本並不準備以國內相對昂貴的綠電製造綠氫。蔡政府政策與日本背道而馳,又走錯了路。
電力減碳成熟科技較多,故氫氣減碳主要貢獻在於工業製程減碳,長途陸上貨運及海運、空運減碳。以氫氣提供電力本來就不是使用昻貴綠氫減碳的主要目的。IEA規劃在2050年氫能將提供全球1.5%的電力。但依賴清德及蔡政府規劃,2050年氫能將提供臺灣9-12%電力,這都是因為裝置太多光電風電導致氫電占比也畸型提高,正是一步錯、步步錯。
由以上討論可知花了偌大力氣與天文數字投資的再生能源根本撐不起臺灣的供電需求。賴清德所規劃之2030年能源配比,火力發電占比仍高達70%,重中之重為燃氣發電,占比50%。賴清德能源政策第三大重點即為加緊建設總裝置容量高達1700萬瓩(17GW)的18部大型燃氣機組。
一方面廢核,一方面又要維持臺灣供電安全,還要兼顧減碳,大力建設燃氣發電也成了賴清德的唯一選擇。但賴清德又提出「進而達成2050年淨零轉型願景」,這就產生矛盾了。
許多人並不了解2050年淨零碳排何等艱難。工業、運輸甚至農牧減碳都極為困難,相較之下,電力減碳最為容易。IEA報告中明確指出,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先進國家(包括臺灣)的電力碳排必需在2035年全部歸零,賴清德規劃2030年火電在電力占比中仍高達七成,如何在5年內歸零?
IEA報告中也強調因為先進國家在2035要達到碳排歸零,從現在開始,不應興建沒有配備碳捕捉與儲存設備(CCS)的火電機組。但細查經濟部公布的「電源開發計劃」,由今天到2030年,臺灣每年都有並未配備CCS的燃氣機組完工。在正常情況,燃氣機組使用年限25年。但如果遵照IEA建議,2030年完工的機組,5年後就要提前除役。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