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eff_Tsai 發達公司經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7-07 12:31
從iPhone供應鏈看大陸代工成本
從iPhone供應鏈看大陸代工成本2010/07/07-何怡璇
iPhone 4甫上架,即有業者拆解新機,編撰完整零組件成本分析,然在蘋果(Apple)新機背後,卻也隱藏著電子產業降低成本,設址大陸考量將為企業帶來莫大成本危機。
據紐約時報(NYT)報導,2010年大陸短工、工人動盪,導致該地勞動成本勁揚,企業出口成本亦因人民幣升值提升,加上通貨膨脹壓力、住房成本增加,筆記型電腦(NB)、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數位相機(DC)、等電子廠面臨險境,恐須背負成本巨幅揚升重荷。
各廠為削減成本開支,意圖搬離電子製造業重鎮深圳,將眼光轉向內地,亦不排除在山區設廠的可能,6月時富士康主管便透露,公司擬大舉遷廠經濟落後地區,如河南等其他省份。
電子代工廠殺價競爭激烈,所獲利潤微薄,面臨勞動成本飆漲、人民幣升值、加上通膨壓力,亟需另覓生存模式。法新社
更多>市場分析,蘋果iPhone手機,組裝成本佔總體成本甚微,然位列蘋果供應鏈的眾家,如晶片、電池、模具、PCB板等廠皆倚賴大陸工廠降低價格。既然位於大陸,成本揚升無法避免,加上電子廠成本已受壓縮,難以再進一步壓低成本,工廠現擬想方設法轉嫁生產成本。
蘋果因擁有6成以上豐厚利潤,並握有強大定價空間,亦能吸收部分成本,或再度轉嫁,因此無所畏懼,但戴爾(Dell)、惠普(HP)、LG等其他PC、手機製造商,毛利率極低,面臨的成本挑戰將嚴重考驗企業生存能力。
循著iPhone 4供應鏈即可了解大陸華南地區變化。蘋果iPhone 4設計由美國工程師操刀負責,再下單給全球各地供應商,採購所需零部件,於大陸進行組裝,最後再運回美國銷售,空機訂價為599美元。
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Jason Dedrick曾撰文指出,綜觀蘋果供應鏈,高階產品多數價值多流向品牌廠、經銷、零售業者,大陸獲利最少。
據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分析,iPhone 4的零組件成本約為187.51美元,然多流入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博通(Broadcom)、英飛淩(Infineon)等各式晶片供應商口袋,佔零組件總成本5以上。
透過iPhone 4可知,生產、組裝外包製程多集中華南地區,整體規模上探2,500億美元,卻也最無價值,多數勞工時薪低於1美元。而鴻海旗下的富士康集團為當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生產規模無人能出其右,與其他代工廠如偉創力、捷普科技(Jabil Circuit) 間,價格競爭激烈,所獲利潤微薄。
因此一旦勞動成本飆升,代工廠將面臨莫大壓力,據悉大陸工資自2005年至今,揚升幅度超越5成,然當前迫於地方法令、員工反彈,2010年諸多工廠尚需再調漲薪資,約2~3成。
此外2005年以降,人民幣對美元亦大幅升值,現北京當局重啟匯率改革,經濟學家預測,近年人民幣每年尚有3~5個百分點的增值空間,對出口貿易亦會產生衝擊。
當前代工廠為求生存,更積極另覓新法,遷廠、擴大生產經濟規模、探詢低價原料等等。iSuppli分析師Isaac Wang表示,電子產品組裝牽涉工程多達3,000道,節省10%的工序,便能獲得廣大成效。富士康便表示,已與工廠鄰近礦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創新模式或許能為代工廠提振盈餘,然大陸勞力密集的製造模式將難以為繼,畢竟低階組裝工作,無法為國家、企業創造高額利潤。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暨《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作者Pietra Rivoli表示,大陸不願再當世界工廠,因為唯有知識才能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