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6-30 04:45

〈分析〉ECFA完成簽署 拿到台海和平穩定保證券

兩岸網重慶6月29日兩岸下午終於完成ECFA簽署,象徵兩岸經貿關係邁入新里程碑,也讓台灣拿到可以加入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入場券,在此同時,也拿到台海和平穩定的保證券。
就在朝野兩黨對峙,業者高喊支持的情況下,兩岸完成ECFA簽署,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對於很多民眾而言,到底簽署ECFA,對台灣來說有什麼意義?
簡單來說,簽署ECFA之後,台灣正式和大陸開始建立正常化、制度化的經貿制度,也就是說,往來兩岸的企業不會在沒有任何保障之下,進行投資,或者是發生投資糾紛之後,求助無門。
早收清單則可讓台灣企業享有和東協國家一樣的免稅,使得台灣商品或半成品不論是輸出大陸內需市場,或是透過大陸轉外銷,都更具有競爭力,也使得兩岸經貿關係更加緊密。
值得關注地是兩岸一旦簽署ECFA之後,台灣就可以取得和其他國家簽署FTA的機會,也就是在人家起跑6年,今年開始正式生效後,台灣才終於取得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門票。
在大陸打壓下,國際現實情況是台灣過去幾年積極想要和幾大重要貿易夥伴簽署經貿協定,卻始終無法完成心願,只能和友邦國家簽署象徵意義的FTA,真正帶來經濟利益的進出口大國卻始終無法開啟談判,連敲門磚都無法取得。
直到這兩年,政府改變對大陸政策,打算先和大陸簽署ECFA,再和其他國家簽FTA,即便不是FTA,也希望可以逐步和其他國家簽署經貿協定,以堆積木方式逐步完成和他國的FTA。
對照2008年胡六點談話第2點,「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緊密聯繫,實現互利雙贏。我們繼續歡迎並支援台灣企業到大陸經營發展,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興業。」
「我們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兩岸可以為此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建立更加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程,有利於台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觀察這兩日不論是國台辦主任王毅、海協會長陳雲林、商務部次長姜增偉的談話,凡是觸及台灣和他國簽FTA的問題,答案都不脫「胡六點」範疇,也就是「有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說法。
從這個方向來看,大陸其實並不排斥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FTA,只要不要違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前提,對岸願意「睜隻眼閉隻眼」,讓台灣取得區域經濟整合的門票。
台灣除去拿到可以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門票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是兩岸隨著經貿往來更緊密,台海發生戰爭的機會越低,府院高層就曾直言,一旦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不論是武力強大者或是弱勢者,若要啟動戰爭,付出的代價都遠高過於往來疏遠的兩國。
換言之,就實質利益考量,兩岸無論是誰先啟動台海戰爭,只要一旦有此意圖,外資撤離,本土資金外移,居民遷徙,還沒打仗,人和錢就先跑走了,付出的成本自然很高,不論是未來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的中國,或是小國海島經濟的台灣都不願意付出如此高成本的代價。(記者:劉曉霞)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