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ㄚ桂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6-03 20:24
減碳潮流創造新商機
2010-06-02
經建會表示,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在國際減碳趨勢下,對於我國產業雖將帶來不利影響,但若因應得宜,將因此產生新的產業機會,甚至衍生新的產業。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於2005年生效,象徵全球因應氣候變遷邁入了新的紀元。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亦反映出驚人的交易量,從2005年的108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08年的1259億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
碳排放交易設計的基本精神為在訂立碳排放總量目標後,管理當局將排放權以配額或拍賣的方式,發放給廠商。由於每家廠商的減量邊際成本不同,減量成本較低的廠商,可創造出額外的減量,並可將未使用完的配額出售給減量成本較高的廠商;而對減量成本較高的廠商而言,新購入排放權的費用,低於自行減量所需的成本。透過這種交易,使減量成本較低的廠商更有意願從事減量的工作,甚至可發展出減量產業。
由於我國產業結構偏向能源密集度高之型態,未來若依使用量核配排放額,可預期碳權將集中在幾個少數較大的排放源,如:台電、中油、中鋼等,導致碳市場流動性不足,將降低廠商或相關金融業者參與排放權交易市場之意願。為建構我國碳排放交易平台,可經由國家排放總目標之訂定、各部門分配產業核配,將先期減量、國內抵換、允排額度之排放交易,於排放交易平台上登錄及運作,並逐步建立有效的監督與查驗管理制度,且與國際市場接軌;此外,為解決國內碳交易規模太小問題,讓國內減碳產業能夠充分發展,我國碳排放交易平台並應與國際連結,以擴大市場規模。
長期而言,經建會表示,排放交易可促進產業自發性地研究發展節能減碳技術及再生能源,以降低減量成本或改善生產效率,有助於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國際減碳趨勢下,對於我國產業雖將帶來不利影響,惟倘因應得宜,卻可能因此產生新的產業機會,甚至衍生新的產業,如:淨煤、碳捕捉與儲存(IGCC+CCS)、冷凍空調、LED照明、建築節能、能源資通訊、能源技術服務、電動車、太陽光電、太陽熱能、生質能、風力發電、海洋能、氫能與燃料電池、複合動力車、多元燃料汽化發電、天然氣水合物等節能及再生能源產業,未來均具有一定商機,甚至於碳排放交易平台所衍生之溫室氣體查驗顧問服務業、相關金融機構等,亦能從中獲取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