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南機場轉型 拚年創3.39兆效益
工商時報 李青縈 2023.04.30
桃園機場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號稱十大建設以來規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建設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6年全數完工,以建置為成東亞機場樞紐為目標,同時,松山、台中、高雄等從北到南三座機場也將啟動轉型,民航局規劃打造「東亞最具競爭力機場群」的多元門戶。總計投資規模高達5800億元,每年可創造3.39兆元經濟效益,及提供97萬人次的新工作機會。
為提振疫後經濟景氣,發展觀光為重點項目之一,除上述硬體建設為主的中長期規畫外,短期內為了刺激觀光發展,交通部長王國材29日也宣布「遊台灣金福氣─Taiwan the Lucky Land」活動即將開跑,只要國際自由行來台旅客,於航班抵台日的一至七天前上網登錄申請,入境即有機會抽中5000元消費金(電子票證或住宿折抵優惠券),王國材說,今年來台旅客已達155萬人次,全年目標600萬人次。
民航局是參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估,以2040年為預計脫離疫情影響目標年,所預測的年運量人次和貨運量進行規劃,由桃機公司及民航作業基金,分別投資2449億元及3373億元進行機場建設,就個別機廠而言,桃機支出占比為7成,松山、台中、高雄三機場合計1478億元。民航局表示,包含機場營收、機場下游廠商、員工消費等在內的直間接效益,合計每年高達3.39兆元,預計可增加就業機會上看百萬人。
根據規劃,松山、台中、高雄機場為區域門戶,其中松山機場國際線及國內線年容量,分別為380萬及280萬人次,定位為首都國際商務機場、國內航空運輸服務樞紐,相關計畫預計7月上報行政院,停機坪及滑行道等道面整建工程,強化空側服務水準為主要重點。
建設計畫以報院的高雄小港機場,則定位為南部地區國際航線門戶機場、國內航線樞紐機場,以及新航廈政策及低成本航空發展基地。至於台中機場,新建聯絡滑行道、停機坪滑行道工程已開工,預計2024年底完工,朝中部區域航空樞紐的目標發展。
2040年我國機場客運量及經濟效益預估
桃園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