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倩女幽魂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5-17 15:34
八大原因導致A股早盤再度暴跌!2600點會否失守?
上週五歐美股市暴跌,再加上本周是股指期貨結算周,今日滬指大幅跳空低開在5日均線下方,隨後恐慌情緒蔓延,滬指跌幅擴大,午後隨時向下考驗2600點支撐。本文獨家解讀當前市場上存在的主要利空消息,以及在這些利空消息影響下股市將何去何從?
原因之一:溫總警示
溫家寶:要防止多項政策疊加負面影響
據新華社報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天津考察時強調:"加強協調,適時適度。注重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既形成調控整體合力,又要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始終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在一季度以來持續引發的經濟是否過熱的討論過後,結合上月密集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等大背景,過熱跡象似乎已消失,反而使可能"二次探底"的論調浮現。
原因之二:週邊大跌
恐慌再襲全球市場 希臘或調查美國投行
伴隨著歐元的跌勢加速,希臘政府把目光轉向美國投行。由於投資者擔心債務危機之後的財政緊縮可能影響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前景,上週五歐美股市大跌,當天歐元兌美元匯率創18個月新低。
希臘債務危機令歐元面臨崩潰
希臘債務危機仍在持續發酵,看不出任何緩解的跡象。雖然歐盟領導人經過激烈討價還價後決定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攜手推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7500億歐元救助計畫,但市場對該計畫能否阻止希臘危機蔓延仍持懷疑態度。5月14日 ,歐洲各國股市暴跌,歐元兌美元匯率更是暴跌1.24%,創2008年10月以來的新低。種種跡象表明,希臘債務危機不僅令希臘經濟陷入困境,也已經嚴重威脅到歐元的穩定。
原因之三: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首個交割日將讓中國股市“血流成河”?
股指期貨給A股市場帶來的不僅僅是做空時代的來臨,更是大盤連綿不絕的暴跌。當投資者們還沒有從暴跌中清醒過來時,又一個從未遇到的“大麻煩”將來臨,5月21日 ,滬深300指數期貨IF1005月合約將迎來股指期貨啟動以來的首個到期交割日。從海外市場來看,到期交割日行情往往驚心動魄。在A股市場首個期指到期交割日來臨前,投資者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
原因之四:解禁減持
本周超800億元限售股解禁 王亞偉或被1股套五六年
今天,大盤再變面臨考驗,本周解禁的20家公司中,有12家集中在今日,合計解禁市值為828.10億元,占到全周解禁市值的96.17%,壓力十分集中……
"史上最大規模大非減持"將出 中國平安再度惹事
一筆超大規模的避稅安排,或將在不經意中產生。以5.2億股深發展股份換得中國平安2.99億H股後,近日傳出新橋火速減持消息。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通過換得H股後在香港減持,新橋此舉的初衷除獲得高達7倍多的收益外,或許還包括規避國內高額徵稅。
原因之五:加息預期
慎言加息背後的一片狼藉誰收拾?
加息一再被延後,並非宏觀決策者不清楚早已"負利率"的事實。而是中國地方政府經過過去一年高歌猛進的投資衝動,早已債臺高築,今年餘額很可能邁上10萬億元的平臺貸款,加息一個點,地方政府每年將為此多付出1000億元利息。
原因之六:地產調控
發改委正牽頭制定房地產長期調控政策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有關官員日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一份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檔,包括住建部、國土資源部、銀監會等在內的多個部委均有參與,目前已經在部委層面徵求意見了,待國務院正式批准後或將很快出臺。
萬科新盤開售試探性降價 或帶動房價全面調整
對於萬科此次的試探性降價策略,北京聯達四方房產經紀公司總經理楊少峰表示,萬科若有降價舉動,勢必會帶動其他開發商產生連鎖反應。目前,樓市是"標杆定價法",標杆企業的作用明顯。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稱,如果四家指標公司開始調整價格策略,甚至是降價,必然引發其他開發商的迅速跟進,從而導致新一輪房地產價格全面調整的提前開始。
原因之七:銀行“吸金”
銀行再融資缺口3000億 建中交最差錢
想辦法"找錢",成了各家銀行今年的重大任務。上市銀行紛紛推出再融資計畫,渴求能從資本市場快速尋求補血資金。根據各家銀行公佈的再融資方案以及其資本充足率推算得出的擬融資額,獨家揭曉2010年最差錢的上市銀行是建行、中行和交行。
農行IPO提速加重市場隱憂
最新消息稱,農行將於6月中旬接受H股上市聆訊,爭取7月上旬招股。市場人士猜測,A股可能較H股提早一日上市。與此同時,內地監管部門也明確,農行上市時間將優於其他上市銀行的再融資計畫。此前據推測,農行將發行價值300億美元的新股,"應該不到300億美元,250億美元左右差不多了。"該行財務審計機構德勤內部人士向《投資者報》表示。但逾200億美元的發行規模,也堪稱"巨無霸"。
原因之八:熊市?股民信心已失
私募驚呼熊市襲來 轉向輕倉策略
從京滬深部分私募基金瞭解到,部分私募認為目前A股進入熊市,前期倉位較高的私募基金在近兩周的時間裏已把倉位降下來,在市場情緒未穩定的情況下,大部分私募基金未來將採取輕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