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5-16 21:52

八、法句譬喻經——教學品之二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7 17:52 編輯
烟雨江南 The Misty Rain of Jiangnan in China
_rZutjH68Qc?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rZutjH68Qc&feature=player_embedded#!
八、法句譬喻經——教學品之二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天人四輩說法。時有一年少比丘,為人頑愚,質直足束(足部首+束)野,未解道要,情意興盛,思想於欲,陽氣隆盛,不能自制,以此為惱,不獲度世。坐自思惟︰有根斷者,然後清淨,可得道迹。即至檀越家,從之借斧,還房閉戶,脫去衣服,坐木板上,欲自斫ㄓㄨㄛˊ陰︰正坐此陰,令我勤苦,經歷生死,無央數劫,三塗六趣,皆由色欲。不斷此者,無緣得道。
佛知其意,愚癡乃爾!道從制心,心是根源,不知當死,自害墮罪,長受苦痛。於是世尊,往入其房,即問比丘︰欲作何等?放斧著衣,禮佛自陳︰學道日久,未解法門,每坐禪定,垂當得道,為欲所蓋,陽氣隆盛,意惑目冥,不覺天地,諦自責念,事皆由此,是以借斧,欲斷制之。佛告比丘︰卿何愚癡,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斷其癡,然後制心。心者善惡之根源,欲斷根者,先制其心,心定意解,然後得道。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佛告比丘︰十二因緣以癡為本。癡者眾罪之源;智者眾行之本;先當斷癡,然後意定。佛說是已,比丘慚愧,即自責言︰我為愚癡迷惑來,久不解古典,使如此耳。今佛所說,甚為妙哉!內思正定,安般守意,制心伏情,杜閉諸欲,即得定意,在於佛前,逮得應真。』
白話解釋︰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裡,為很多天神、人間四眾弟子演講佛法。佛陀說︰有一位年少的比丘,為人頭腦頑固,智慧未開而愚癡,脾氣固執又粗野,未了解佛法真理,這個比丘的情欲特別興盛,日夜念念愛欲,而且他的性欲極為衝動,無法克制。他自己情欲特強而心生苦惱,而不能解脫度生死。有一天,自己坐著獨自思考︰如果將自己的生殖器切掉,也就是切掉男根,然後沒有情欲,就可以得到清淨心,得到佛法的解脫。
因此,他馬上到了在家施主之處,向施主借了一隻斧頭,回到自己的寮房將門關起來,將衣服脫下,坐在木板的上面,想要將自己的男根砍掉。
比丘又如此而想︰就是男根連累我受苦受難,經過無數劫的生死輪迴,出入於三塗六道中而周旋不出,這都是因為色欲不能清淨,如果不斷掉男根這個東西,始終會作怪,我就無緣可以得道了。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這位比丘的心意,竟然愚癡到這種地步!修行應當調伏欲心,心是善惡的根源,他不明白自斷男根是在造罪殘害自己,會長期挨受痛苦。
因此,佛陀來到他的房間,就問這位年輕的比丘︰你在做什麼動作?
這位比丘看到佛陀,慌慌忙忙將斧頭放下,衣服穿上,向佛陀頂禮之後,坦誠而說︰我學道以來已久,不明白佛法的門徑,每當坐禪的時候,正要進入道境,就會被情欲擾亂覆蓋,陽氣強烈,眼睛雖然閉上,但是內心還是亂紛紛,我真對不起天地,心中暗自痛切責備自己,修道失敗,都是此處擾亂我,因此,我借來斧頭,要將男根砍斷以便制止情欲。
佛陀聽完比丘自白後,向比丘說︰你為何這麼愚癡不明道理呢?想要修道人,首先要淨斷愚癡的想法,然後降伏他的心,因為心是一切善惡的根源,如果想要斷除男根,不如先制伏心源,如此心定意解,情欲自然消除,然後就能得道。
此時,佛陀說了一首偈語︰學道先要斷除障道的母體,應力行抉擇真理而對除諸障礙,修行增長定力,棄除你一切枝葉葛藤,這才是最上乘的道人!
佛陀向這位比丘說︰十二因緣當中是以愚癡為根本,無明愚癡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智慧是一切行門的本源,修道之人首先應當要斷除無明愚癡,然後心意才能產生禪定。
佛說法結束圓滿,比丘非常慚愧自責而說︰我被無明愚癡迷亂理智以來,已經很久沒有深入體解佛法經文了,才會使我今日這般的狼狽!今日佛陀所說的佛法,非常微妙難逢!
這位比丘被佛陀教誨覺悟以後,內心思惟如何修習禪定與止觀。心安住般若智慧與守住一心,因此制伏亂心,伏住情欲,杜絕關閉所有欲心,當下就得到禪定的意境,在佛陀的面前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者見(二字合一)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欲拔一切煩惱習氣,欲得世世具諸相好端嚴如佛,一切有情見者歡喜,發起無上正等覺心,速能成辦諸佛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讀後感想》
人世間的煩惱與事端,有很多都是由情、欲引起的。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裡,李莫愁名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謂道盡了男女之間的情愛。
李莫愁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她在得不到愛之後是活在仇恨裡。
其實她並不懂得愛,兩人若能相愛是幸福的,不能相愛時默默給予祝福才是真愛。
現代的人外遇時有所聞,個人的感覺是人們生活忙碌,物質雖無匱乏,心靈卻相形顯得空虛,加上外界誘惑多,以致如此。
若夫妻之間能常常談心、彼此在精神上互相充實,應可避免。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