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3-04-20 06:36

長榮填息秀有戲 法人布局

2023/04/2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長榮(2603)海運新船、節能船多,具備成本優勢,加上去年已現金減資,「輕資本」可望反映在獲利成績單上;尤其第3季是傳統旺季,運價運量反彈助攻下,長榮海運有望演出填息大戲,將吸引大型機構法人資金進場布局。



全球海運市場去年下半年暴跌,當時,受傷較明顯是萬海,導致去年第4季意外虧損,市場高度關注貨櫃三雄首度獲利表現。業內人士指出,競爭力還是獲利關鍵,長榮、陽明第1季有望交出獲利成績單。



海運價走勢已看到觸底訊號,從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3月營收觀察,已同步出現向上轉折點。



長榮海運為全球第六大海運業者,占全球總運能6.2%,總船隊數量213艘,去年第4季全球運價已經崩跌,長榮海運去年第4季仍大賺298.49億元。



今年第1季運價雖然較去年第4季低,不過,法人推估,第1季每股純益(EPS)表現也不會太差,用減資後股本計算,全年獲利仍值得期待。



另外,長榮海運去年全年每股純益87.07元,每股擬配息70元,以昨(19)日收盤價168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41%,成為台股殖利率最高的個股。



法人分析,長榮參加的海洋聯盟(OA) 目前產品組合、合作模式相對有競爭力,加上OA聯盟的合約已經簽到2027年,如果今年第3季市場能回春,運價、運量需求有望攀升,長榮海運填息機會加大,勢必吸引市場資金參與除息。

※ 歡迎用「轉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