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呱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3-01-30 18:23

全球電動車瘋補貼 5檔電動車ETF值得關注!?


全球電動車瘋補貼 5檔電動車ETF值得關注!?



微股力ScanTrader
2023年1月30日 週一 下午2:36



作者介紹 : 微股力達人 - FinGuider 美股資訊網
2022年全球車市面臨供應鏈混亂、高利率、經濟放緩等挑戰,不過,由於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扶植自家的電動車大廠,電動車銷量依然逆勢成長,在晶片供應緊繃的狀況緩解後,預計車輛短缺、車價飆升的困境即將終結,建議投資人透過 ETF 來掌握「基本面 + 政策面」同步推動的電動車大趨勢。
景氣放緩無礙電動車成長
在面臨諸多挑戰下,2022 年全球車市大致上與 2021 年持平,不過在供應鏈緊繃的情況逐漸緩解後,車市已在 2022 下半年重返年增長,多數分析師估計,即便經濟前景籠罩著衰退的陰影,2023 年全球汽車銷量仍有望小幅成長。

但我們可以發現,去年電動車銷售依然保持在成長軌道上、年成長超過 50%,在各國爭相對電動車祭出補貼政策、電動車車款及庫存增加、充電基礎設施逐漸改善下,預估 2021~2025 年間的電動車銷量年複合增漲率高達 34%。

此外,即便電動車銷量正大幅提升,但全球電動車滲透率也還不到 15%,顯然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以美國為例,電動車滲透率才不過 5.8%,預計今年電動車銷量將再次成長 65%,推動滲透率達 8.8%,是潛力還非常大的市場。

雖然供應鏈改善有望刺激銷量,但是考量到各大車廠紛紛跨足電動車領域,在競爭激烈下,庫存提升可能會導致更激烈的價格戰,所以要密切注意各車廠的獲利表現,同時也要注意「政策面」的引導方向。
補貼誰不會?電動車補貼大戰開打
美國《降低通膨法案》 從 2023 年開始生效,但歐盟、南韓、日本、英國都對新法規針對車輛組裝地點、電池原料等要求感到不滿,認為這項法案可能已違反了國際貿易法規。
《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目標在清潔能源、電動車和其他相關主題上挹注約 3700 億美元,預期將取代先前每家車廠最多補助 20 萬輛車的規定,讓特斯拉、福特、通用等美國大廠再次獲得補貼,成為電動車產業的新一代催化劑。
美國《降低通膨法案》針對購買新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了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以及為二手電動汽車提供 4000 美元的抵免,抵免資格取決於三個條件:
1. 車輛最終是在北美進行組裝,而且售價需符合補貼規範
2. 電池中的關鍵材料要有一定比例來自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
3. 電池零組件有一定的比例是在北美製造
不滿足要件的企業就只能獲得一半的稅收抵免,甚至如果電池中的任何關鍵材料是由「受關注的外國經濟體」所取得,那就會被取消稅收抵免資格,所以從去年底開始,就已經有大批車廠、供應鏈將工廠遷往美國。
由於 IRA 可能會引發不公平競爭、市場封閉、全球供應鏈分裂等問題,許多美國的重要經濟夥伴都站出來大力批評,而且紛紛醞釀反制措施,像是擴大補貼並加大支出、提供額外融資額度等手段。
歐盟主席就表示,歐盟必須「簡化和調整」相關補貼規則,以抵消美國所造成的的競爭力衝擊,重建公平競爭的環境。
雖然在受到多方抗議後,美國已批准「商用車輛」的零組件和電池不需要滿足「美國生產」的嚴格要求,但歐盟成員仍不滿意美國鼓吹企業轉向投資美國,因此仍積極推動歐盟採取更多措施來反制這項歧視性法案。
目前美國財政部計畫 3 月才會公布符合規範的車款清單,應該是為了讓官員們有更多時間依各方反應來調整法規,但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重大讓步及豁免,所以預計其他國家會持續拋出補貼政策來強化本土企業,再加上中國已將電動車購置稅免徵延長至 2023 年底,全球電動車市有望在各項激勵下繼續蓬勃發展。
電動車可以投資嗎?最值得關注的 5 檔電動車 ETF!
看好電動車領域的前景,可以選擇投資一些電動車 ETF,它們分散投資於相關產業鏈的多家公司,涵蓋原料、電池、零件、自動駕駛等領域,可以幫助你實現多元化風險。
常見的五檔電動車 ETF 有哪些?成分股與費用、績效又有什麼差異?立即來看看
Global X Autonomous & Electric Vehicles ETF /
Global X 自動駕駛與電動車(DRIV
Global X Autonomous & Electric Vehicles ETF(DRIV)是規模最大的「電動車產業」 ETF,投資的公司大多位在美國,有近 60% 持股屬於大型股以上等級,需要符合「電動車(EV)」、「電動車零組件(EVC)」、「自動駕駛技術(AVT)」這三大業務類別。
DRIV 成分股是追蹤並複製「Solactive Autonomous & Electric Vehicles Index」指數,成分股包含:除了有名的特斯拉(TSLA)外,還有輝達(NVDA)、蘋果(AAPL)、微軟(MSFT)、高通(QCOM)、Toyota......等,美國公司佔一半以上,前 10 名持股佔比約 25%。
繼續閱讀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