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Jeff_Tsai 發達公司經理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4-19 10:26
雞眼的成因、治療、預防以及民間偏方
雞眼的成因、治療、預防以及民間偏方
一、雞眼的成因、種類與鑑別診斷
當皮膚受到長期間斷或持續地壓迫與磨擦,表皮為了能保護其下柔軟的組織,會造成局部表皮角質過度增厚。若只是圓盤狀的增厚,不具中心角錐核心而是厚繭,則稱胼胝,在大陸稱為腳墊;若中間帶有透明角錐核心,臨床上只現黃白色固狀隆起的角質物,稱為雞眼。
雞眼或厚繭多發在腳底或腳趾,但非絕對。雞眼又有軟、硬之分。軟雞眼呈現白色膠質質地,常長在兩腳趾間的一趾側面(尤其是第四趾間),因為趾間潮溼,使得角質變得溼軟且變白。硬雞眼好發在小趾外側、趾頭背側(尤其是骨頭隆起處)。由於雞眼中心具角錐狀核心,常會隱隱作痛,走路時可能壓迫到其下神經,引起劇痛。因為雞眼與厚繭是長期受到局部刺激、壓力和磨擦所引起的,此與個人足部形狀、走路姿勢、足部用力的方法、鞋子的樣式和大小有關。由於是機械原因造成,若不矯正其肇因,可能會反反覆覆或持續發作,但是不會蔓延地太快。
有時侯一些足部或手部的病灶看似雞眼,但可見到越長越多,有時會長大地很快,這時侯,您可能不是長「雞眼」,而是被病毒感染,長了病毒疣,俗稱魚鱗疽。病毒疣肉眼乍看下很像雞眼,但將其表皮削薄後,可見中心有黑褐色小點或點狀出血;有時表面會摸起來粗糙,或呈現鋸齒或乳突狀;由於中心也會有角錐狀角化,所以長在腳底時,也會產生壓迫性的疼痛。另外,由於是濾過性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e virus),所以會自行長大,自行接種越長越多,甚至藉由接觸傳染給家人,所以建議要積極治療。其不限於長在受壓處,除了好發處如手指、手掌、腳趾和腳掌以外,身體任何部分皆可能發生。
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尤其喜歡穿尖頭鞋「巫婆鞋」者,也可能在趾頭基部和蹠趾骨頭之間的感到疼痛但又摸不到角化病灶,這種疼痛尤其是當在該足部區域給予壓力時,如站立、走路、跑步或跳躍,病人會覺得好像踩到石頭般的疼痛,因此病人常誤認為長了雞眼或痛風。這是因為趾神經經過長期反覆擠壓,因起發炎、腫脹之後,形成神經周圍纖維化的現象,稱為「莫頓氏神經瘤(Morton’s Nouroma)」,是足部最常見的神經壓陷現象。莫頓氏神經瘤經常發生在第三、四和第二、三蹠骨間,除了疼痛之外,有時會有兩趾間的麻木或灼熱感,通常脫了鞋子後,症狀即獲得緩解。
二、治療雞眼常用的方法
治療雞眼常用藥物包括:
<1>去角質藥劑-即促使角化的表皮變軟、變溼而後脫皮。由於去角質製劑有些刺激,所以在孕婦或年輕小孩使用時要更加小心。另外,不要使用在破皮或腫脹起泡的皮膚,以免造成更厲害的傷口。
1.乳酸,濃度介於百分之十至十二之間(10-12%)。相較水揚酸起來較不刺激,且吸收後較不會引起心臟方面問題。
2.水揚酸(又稱白柳酸)與凡士林作成的軟膏,濃度介於百分之五至十七,適合用來保養及治療厚繭或角化症。然而作成雞眼貼瓣或水藥劑(治疣液)的濃度較高(>17-40%),治療雞眼或病毒疣效果較好,但是刺激感大、治療深度深,要小心使用在孕婦、小嬰兒、有糖尿病或有周邊血管神經病變者。因為若使用不當,會起水泡、潰瘍、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3.尿素 (20%~40%) 針對厚繭或角化症效果較好,對於雞眼或病毒疣效果較差,除了將過厚的角質移除之外,尚有增加保溼的作用。
4.複合上述二至三種成分的製劑,例如診所常見的治疣液是16.7% 乳酸以及16.7% 水揚酸的複合製劑,可以減低單用高濃度水揚酸的風險,又能增加效果。
<2> 維他命A酸擦劑-調整過度增生的表皮細胞之分化及增生的速率。較適用來治療胼胝或角化症。因會有光敏感性,易致畸胎,所以不適用於孕婦;可能有刺激性,在局部有皮膚炎或溼疹者,亦不建議使用。
<3> 果酸擦劑-調整過度增生的表皮細胞之分化及增生的速率。較適用來治療胼胝或角化症。
治療雞眼常用手術包括:
1.液態氮冷凍治療-利用液態氮攝氏零下196度低溫,凍傷角質與表皮細胞,使起水泡,水泡剝落一層後再接受冷凍治療,視病灶大小一般約需2~7次不等的療程。
2.電燒治療或氣化磨皮性雷射治療-直接燒焯或磨剝病灶,會產生傷口,約2~4周完全癒合,需照顧好傷口,尤其要小心使用在有糖尿病或有周邊血管神經病變者。因為若傷口照顧不當,會引起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三、如何保養足部、預防雞眼發生?
造成雞眼的三大原因,一是走路姿勢不良,二是骨骼或腳型太大或不正常,而最重要也最常見的肇因,是因為穿了雙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的選擇要點:
1.應買合腳的鞋子,太緊或太鬆都不好。千萬別因愛美或貪小便宜,買雙太緊的鞋子,雖然鞋子穿久會變大,但在這段撐大的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厚繭、雞眼、神經瘤、槌狀趾或抽指外翻等畸型,甚至引起趾節脫臼或脊椎受傷。若買了雙輕鬆的鞋子,應加適當的鞋壂至合腳為止。
2.下午或黃昏選購鞋子最適宜。因為體溫及重力所致,腳的大小在下午通常較大,所以此時買鞋最好。
3.試鞋一定要左右兩腳皆試。因為一般人皆有大小腳的問題。應以大的為準,另外應站起來走走看,站立著量尺碼。
4.檢查腳尖是否留有適當空隙。鞋頭屬寬而圓者,通常留10公厘左右(即一根指頭)空隙即可,但若是鞋頭較尖型,留的空隙要稍微多一點。
5.鞋子材質應盡量柔軟。穿上鞋後,注意那些地方可能容易磨到,鞋口是否抵住踝骨,配合適合的腳壂或貼布,可以防止一些問題。
6.體重較重(尤其超過80公斤以上者)或是前足部分較寬,腳背較厚者,應挑選楦頭較寬的款式,以免腳趾受壓變形。
7.應選擇鞋底有緩衝壓力或吸震功能(如氣墊鞋、軟底橡膠鞋)的材質。
8.鞋子厚跟也應該使用穩定耐磨的材質。藉使控制足部不當翻轉,以防止外八姿勢。
9.最好不要天天穿同一雙鞋子。讓鞋子有充分休息,可以延長鞋子壽命。
10.已有槌頭指或拇指外翻者,應選用柔軟皮革製成鞋面的鞋子,且楦頭要寬,鞋尖及鞋側要有足夠空隙,以便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除了選用適合的鞋子,搭配適合的腳墊是有助於雞眼及厚繭的預防。由於每個人的腳型不同和穿的鞋子樣式各型各樣,會使得足部一些區域容易受到擠壓或磨擦,進而產生雞眼或厚繭,除了矯正個人的腳型(骨骼),選擇適合自己腳型的鞋子之外,選用合適的腳墊,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給予您一些幫助。
1.使您的鞋子能夠順合您的腳型,且避免磨擦。
2.在壓力較大或受擠壓處,提供吸收壓力的功能。
3.支持腳部,以保持正常的腳型與姿勢。
4.減少受傷、起水泡,或生雞眼的症狀(如疼、痛),與進一步傷害。
5.給予一些變形趾/足的支持,減輕症狀及進一步惡化。
腳墊的形式有很多種,又可依據不同功能及材質加以分類。
依功能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
1.雞眼墊:在骨頭隆起處(如腳趾背側趾關節處、小指外側、足底前半部、蹠骨突出處及腳前兩側骨頭突出處…等),可以防止鞋子與腳的磨擦,防止雞眼或厚繭產生。另外在腳部已產生雞眼、厚繭、水泡或破皮處,墊上雞眼墊,可以減輕疼痛。
2.趾套:可以減輕腳趾的壓力及磨擦,也助於趾甲的保護,槌狀趾的固定,未截肢的趾頭之保護,減少相互重疊趾頭的壓力等。
3.大拇趾分隔墊及趾間分隔墊:減少趾頭之相互摩擦與擠壓,保持趾間的正常結構,防止雞眼與神經瘤產生。對必須穿尖頭鞋者有保護作用。
4.蹠骨保護墊:減輕地面對前腳底的壓力及磨擦,穿高跟鞋必備。
5.防磨保護墊:在容易摩擦處貼上以保護,尤其是腳背較隆起處。或者可纏成環狀以保護腳趾。穿新鞋時可用以預防水泡及厚皮發生。
6.趾跟支持墊:除趾跟下軟墊外,多附有多趾趾間分隔墊。可以用來支持腳趾,以免爪狀趾和槌形趾;保持趾頭以及趾間的正常結構減少趾頭之相互摩擦與擠壓,防止雞眼與神經瘤產生。對必須穿尖頭鞋者(尤其是高跟尖頭鞋的腳)有保護作用。
7.跟足墊:只墊在足跟。可以預防足跟處厚繭,對一般跟腱炎、後跟痛及足跟骨刺等病症具有輔助的療效。(專為減低腳跟壓力而設,適合任何人士)
8.全墊:是指從鞋尖至鞋跟長度的鞋墊。較好的全墊會附有蹠骨托及加強足跟墊,故有效分散蹠骨和足跟壓力,減低因壓力所引致的腳底水皰及雞眼等。(專為長期站立人仕而設,如醫護人員、紀律部隊、郵差、教師等)
9.3/4全墊:比全墊少了腳趾部分的墊子,並加強跟腱部位的支持,其他大致大同小異。能有效治療跟腱痛以及因腳疾而導致的膝痛、腰背痛和脊柱病變等症狀(專為較多運動人士而設,如專業或業餘運動員)。
另外,鞋墊之材質最好同時兼具有吸汗、吸溼、透氣、彈性、耐壓縮、且有吸收震盪力之功能,布面要稍有止滑性,以減少不適當的滑脫與摩擦。預防勝於治療,選擇適合的鞋子配合適當鞋墊,能夠有效預防雞眼發生,希望大家都能夠有雙美麗又舒適的雙足。
雞眼治療偏方
一天我兒子放學回來,說腳底長了雞眼,穿上鞋子腳底就痛,他上醫院檢查醫生說:需做簡單的小手術,術後回醫院擦藥是沒問題的。聽兒子說完我告訴他:不用上醫院,記得姑姑的小孩也是長雞眼,不用開刀擦藥就好了,於是打電話給小姑此事。
小姑說:不用到醫院,她有辦法,要我第二天早上到豬肉攤跟老闆說買網紗油(豬肚跟腰子之間有網狀的肥油),回家後用水清洗乾淨,水分用布擦乾了浸泡 工研醋,等晚上孩子洗完澡把泡過醋的網紗油用剪刀(消毒過)剪下蓋過雞眼,然後用紗布包裹,第二天上學前再換新的貼上,過程每天會越變越小, 連續5至6天左右完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