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11 01:11
香港學者:中國經濟成長佳不代表沒問題
中央社 (2010-04-10 19:10)
(中央社記者程韻璇台北 10 日電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代院長張介今天表示,如果香港和上海來競爭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制度比上海好,中國的私有化和經濟成長佳,但不代表毫無問題。
張介今天應邀在龍應台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富民?負民?形形色色私有化,紛紛紜紜眾生相」思沙龍座談會中主講。
他表示,中國用人時講究關係,所以在位者不見得是最有資格的,制度上不公平,但是因為中國優秀人才很多,可能第 1 名沒有關係,因此職位被第 5 名拿到了,不過第 5 名仍然是優秀的人才,所以中國仍有很大優勢,但中國的法令執行有很多值得改善之處,雖然經濟成長表現佳獲各界肯定,但不代表沒有問題。
他說,如果在私有化過程中配套措施做不好,就會使少數人得利,在很多國家都會發生,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台灣私有化進行的不錯,效率不差,一直在進步。
從 1980 年代起,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和國際金融組織 (IMF) 為了解決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的貧窮問題,以私有化 (Privatization) 作為藥方,推動電力、交通、醫療和水等基礎公共設施的私有化,卻也導致了從南非人民因為電費大幅上揚付不出電費,到菲律賓人民付不出洗腎的醫藥費而生命垂危等對弱勢族群的傷害。
張介指出,私有化過程要發揮作用,必須在有良好經濟體制下,充分引入競爭,建立良好有序的競爭體制,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才能發揮私有化的效益,IMF 等國際組織當初堅持快速出售這些國家的國營事業,缺乏配套,催生了腐敗。
主持人公視副總經理郭至楨回顧台灣私有化歷程表示,台灣金融改革從一次金改、二次金改到現在,方向上是對的,但是需要納入更多配套,才能完成私有化的目標,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民間對政府也需不斷監督,才能強化台灣金融體系,走向國際。9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