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iwala 發達公司組長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0-04-10 15:23

中概汽車股的隱憂

本帖最後由 Ogiwala 於 10-04-11 16:26 編輯
2010車市不容樂觀 庫存攀升價格戰一觸即發
日期:2010-4-9 11:05:00來源:互聯網責任編輯:luoluo
中國車市總是“意外”頻出,雖然第一季度的銷量仍然保持不錯的增幅,但是持續攀升的庫存壓力和此起彼伏的降價大潮,給2010年車市的美好預期潑了一盆冷水。
其中,去年風光無限的自主品牌開始體會到了高庫存帶來的資金壓力,豐田汽車受到召回事件的影響成爲價格跳水的急先鋒。
經銷商開始擔心,如果主機廠仍然維持高壓政策,今年的車市極易陷入量價齊跌的窘況,2010年的車市將不容樂觀。
“被逆轉”的一季度車市
隨著3月份銷量數據的陸續公布,第一季度車市也全面結束。雖然數據依舊非常的漂亮,但是從終端的情況來看,第一季度車市的情況和去年年底的預期完全不同,已經完全被逆轉。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銷售數據,第一季度的狹義乘用車銷量爲269萬輛,和去年同期的157萬輛相比,增長了71%,遠遠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狹義乘用車55%的同比增長。
在去年年底,大家都普遍認爲,今年第一季度車市將會順延去年12月以來的增長,特別是去年第一季度車市表現很差,今年肯定會同比大幅度增長。
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車市僅僅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意外”,從終端市場的表現來看,完全體現不出來數據中的火熱增長。
實際上,自從進入2月份,全國的車市就進入了一個冷淡的狀態之中。直到現在,車市也沒有恢複過來。“全國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龐大汽貿董事長龐慶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3月份的車市和1月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滑非常的厲害。
對于第一季度的被逆轉,廣汽豐田元崗鳳凰店總經理林堅曾表示,主要在于去年車市的火爆充分釋放,並透支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春節過後車市一直處于需求的重新蓄積階段。
實際上,除了需求方面的原因之外,在今年春節假期充分發酵的豐田全球召回事件,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使車市充滿了濃厚的觀望情緒。
但是去年廠家對今年的銷售目標普遍預期過高。據一位吉利汽車的廣州經銷商透露,合資品牌的銷售目標一般是同比增加了15%~20%,而吉利汽車對其銷量的要求達到了100%。
廠家的産能安排也都是按照最樂觀的預期作出的,並在今年3月份開始達到了最高峰,汽車源源不斷地被運到了經銷商的手裏。
現在經銷商的庫存普遍達到了2009年以來的最大值,其中合資品牌的庫存深度基本上在1.5左右,而自主品牌的庫存壓力最大,普遍庫存深度達到了2,有的甚至達到了3,一家比亞迪4S店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目前廠家壓庫的量抵得上一個季度的銷量。
“剛剛還在和廠家討價還價。”一位吉利的經銷商表示,這幾個月車子都基本上是賣不動的,現在的庫存已經遠遠超過了2個月,資金壓力已經很大了,再這樣下去只能“耍賴皮”停止進貨了。
他表示,行業裏一直認爲代理自主品牌對資金的要求比較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其實,建店的成本是不高,但是資金都壓在庫存上了。一位東莞的比亞迪經銷商就曾對媒體表示:“建店僅用了500萬,廠家壓了1500萬的車在店裏。”
控制産量!還是准備價格戰?
對于車市來說,最糟糕的其實不在于萎靡的第一季度,而是第二季度車市恐怕會複蘇無望。
廣汽汽貿副總經理李粵對本報記者表示,4月份因爲清明節和之後的北京車展,車市可能會繼續冷淡下去。在廣東地區,有清明前後忌諱大宗消費的習俗,而4月下旬北京車展大量新車的發布也吸引著消費者繼續觀望下去。
而龐慶華認爲,4月注定是傳統淡季,接下來的5、6月份車市也不一定會從這種冷淡狀態中複蘇。
冷淡的車市和瘋狂的産能之間的最終結果就是庫存的水漲船高。對汽車企業來說,現在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是挑産能,還是價格戰?
一位廣州的經銷商表示,在庫存的壓力下,這個月自主品牌極有可能率先發動價格戰,而合資品牌的庫存如果一直升上去,價格大戰也極有可能會在5月出現。
在終端市場,深受全球召回影響的豐田,爲了挽回消費者信任,促銷的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凱美瑞的優惠已經開始達到了1.5萬元左右,而RAV4從之前的一車難求、加價銷售變成了現金優惠。
一位一汽豐田的人士表示,現在對豐田來說,促銷已經不是一個貶義詞了,爲了贏回消費者信任,這是必要的舉動。而據經銷商介紹,在3月的促銷到期之後,一汽豐田也將繼續加大促銷的力度。
對企業來說,因爲是固定勞動力成本,加上産能的計劃是去年年底規劃好的,一旦調整將牽扯到零部件供應鏈的連鎖調整等,所以車企輕易不會對生産進行調整,甯可通過促銷維持銷量的穩定,等待市場的好轉。
但是,如果所有的廠家都這麽考慮,那麽高産能和低需求之間導致的庫存遲早會將經銷商壓垮。
面對市場上滯銷的現實,在促銷的同時,一汽豐田已經決定將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對RAV4等量銷車型的産能進行調整,削減原定産能的20%。但是即使是最快的速度,産能調整反映到終端也需要2個月的時間,這基本上就到6月份了。
龐慶華表示:“現在還不是最壞的結果,經銷商還都承受得住。”但是如果市場冷淡狀態持續整個第二季度,經銷商的資金鏈將會受到嚴重的考驗。要是真到了經銷商“爆庫”的那一天,可能不僅僅是調整産能那麽簡單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