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4-03 18:22

二、法句譬喻經——無常品之二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7 14:38 編輯
黛玉葬花 Bury the flower(曲子是葬心)
mzMHv0r9dAY?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MHv0r9dAY
二、無常品之二︰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中,為諸天、人、龍、鬼說法,時國王波斯匿大夫人,年過九十,卒得重病,醫藥望差,遂便喪亡。王及國臣,如法喪送,遷神墳墓,葬送畢訖,還過佛所,脫服跣(ㄒㄧㄢˇ)革蔑(2字合1),前禮佛足,佛命令坐而問之曰︰「王所從來,衣麤(ㄘㄨ) 形異,何所施為也?」
王稽首曰︰「國大夫人,年過九十,間得重病,奄便喪亡,遣送靈柩,遷葬墳墓,今始來還,過覲聖尊。」
佛告王曰︰「自古至今,大畏有四︰生則老枯,病無光澤,死則神去,親屬別離,是謂為四。不與人期,萬物無常,難得久居。一日過去,人命亦然︰如五河流,晝夜無息,人命駛疾,亦復如是!」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佛告大王︰「世皆有是,無長存者,皆當歸死,無有脫者。往昔國王,諸佛真人,五通仙士,亦皆過去,無能住者,空為悲感,以殞軀形。夫為孝子,哀愍亡者,為福為德,以歸流之。福祐往追,如餉遠人。」
佛說是時,王及群臣,莫不歡喜,忘憂除患,諸來一切,皆得道迹。
白話解釋︰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裡,為一切天人、人、天龍、鬼眾講說佛法的時候,當時舍衛國的國王波思匿的母親,年齡已經九十多歲,忽然得了重病,一切醫藥完全失效,很快就去世了。國王與群臣,都依當時的禮法辦理喪葬,並送靈棺到墓地。埋葬圓滿後,所有的人回城時經過佛陀的精舍,他們便脫了喪服與鞋襪,到了佛陀面前五體投地頂禮。
佛陀請他們坐下,問他們說︰「大王啊!你從哪裡來?為什麼穿這身粗布衣服,人也變得消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波思匿王頂禮而說︰「老太后(家母)都九十歲出頭,忽然得了重病,突然間去世了。因為替家母治理喪事,又將靈棺遷葬墓地,一直到現在才順路來拜見世尊您。」
佛陀就向波思匿王說︰「自古至今,世人有四件最可怖畏的事情︰有生就會老死,生病就會枯瘦難看,死後神魂就會離體,死後親人也成永別,這就是四大怖畏之事。天地間世事難如人意,萬物生滅無常,親人難得能久居相聚,一天過去難再回,人命也像時間一樣。就像印度的五條河流一樣,晝夜不停的流動,人的生命快速的消失,也如流水一般。」
佛陀向波思匿王說︰「世間就是這樣子的,沒有一個人能長存在世的,有生該當歸死,沒有人能逃脫,以前的國王,所有的諸佛菩薩,得五種神通的仙人,也都已經過去了,沒有任何人能永住世間的。徒然為死者悲傷,這樣會損傷身體的,做為一個孝子,哀念死去的母親,為她做福德,為她祈福超度,就如同為遠遊的人送飯一樣。」
佛陀說此法義時,波思匿王與群臣,無不十分歡喜,忘了煩惱憂愁,也放下了哀傷,所有來見佛的人,一一都得到佛道的啟示。

梵網經云︰『孝名為戒。』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涅槃經云︰『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瀑水、幻炎。』
古德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年少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涼與煩惱 。』
開悟聖僧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過,不念彌陀更念誰?』
五通仙士︰所謂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等五種神通。外道修世間禪定也能得到,此五通有生有滅,尚未出三界,不究竟故。佛法有六通,再加漏盡通,是具有掃除煩惱,淨化生死的根源,通達萬法唯心之道。
波思匿王︰公元二千五百年前,是釋迦佛時代之舍衛國的勝光王,玄奘大師譯為勝軍,波思匿王與釋迦佛同一天出生,波思匿王是一位英明的君王,武功高強,信仰佛法不退轉,當時以佛陀象徵日光,波思匿王象徵月光,對人民百姓關照無微不至,是受人民尊敬的仁王。
《讀後感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是椎心刺骨的痛。
人生在世,對周遭的人,不管是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能珍惜那份緣,相聚時真心相待、真心關懷。
當有一天,無法續緣時,心中也許較無遺憾,悲傷也較能減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