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3-15 06:48

〈數位創意出版〉-紙本書靠邊 電子書掀浪潮

2010-03-15 工商時報 【李玉明】
《易經》:「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從中可以一窺人類自早期的結繩記事,龜板、獸骨,繼而進入青銅器、竹簡、帛書,到春秋戰國時期,將蠶繭繅絲的毛絮製紙,書籍有了基本雛形。
公元105年,蔡倫將蔡侯紙公諸於世,文字載體由簡帛進入紙張時代,加上北宋沈括發明活字排版印刷術,至此,文化傳播的方式,也從塾教獨授,進入知識得以大量傳播,文明同時邁入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有的積極投產,有的只是「熱身」
時至今日,在經過20幾個世紀之後,印製書籍的載體,依舊是紙張。要說有變化,只不過是紙張更考究、精緻,雖然其間曾嘗試找尋其他載體,不過,仍未能撼動紙張獨大而唯一的地位。
20世紀,隨著電腦、網路的興起,龐大的資訊得以收納在資料庫中,然後透過某一平台,從遠端發送訊息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如此一來,大眾只需要在終端機的一端,輕輕動一動手指,就可以輕易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然而,如此的變革,對出版業界並無多大幫助或改變,要出書,就得使用紙張來印刷。
2007年底,亞馬遜網路書店開出第一槍,推出第一代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受到市場廣大而熱烈的歡迎,連續2年都在耶誕節造成搶購,成為最佳的耶誕禮物。2008年底,kindle現身「台北國際書展」研討會,成為媒體焦點,帶動一波「電子書」話題。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成功打響名號,並掀起一股ebook的全球熱潮!
這一槍,「驚動」了台灣的出版業,大家看到「電子書」的勢不可擋,卻又似乎看不清未來。而業界的反應也是兩極,有積極投入生產,甚至投資「電子書閱讀器」硬體的設備;有的則是放慢腳步,只是「熱身」,尚未全力衝刺。
面對此一顛覆傳統的變革,身居出版龍頭的「城邦集團」,不僅加入由出版業、數位內容、智庫團體、圖書館、資訊通訊服務等業者共同籌組的「台灣數位出版聯盟」,並由集團執行長何飛鵬擔任第一屆理事長,還展開一連串因應措施。根據城邦集團總經理葉君超表示,雖然比起其他出版同業,公司有規模、股票上市,以及財務等的優勢,但隨著閱讀習慣的大幅改變,載體的改變,城邦也有因應之道。
一、 經營管理:流程改造,將流程數位化,節省製作時間。
二、 技術人力:擁有幾十位IT人員,獨立作業,為業界之最。
三、提升網路交易能力:自己經營網站、有交易行為。
四、提升人員素質:因應數位化的轉變,整合紙本書的編輯人力,轉為數位人力。
因應挑戰,出書流程必須「E化」
總經理葉君超認為,電子書的出現,並不會改變出書的核心,但必須回歸到「讀者要什麼?」這才是出版社未來不論是出紙本書或電子書時,一定要認真思考的方向。他甚至預言,為擔心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今後所有的出版公司,都將走向科技公司。
面對電子書來勢洶洶,絲毫不畏懼,並奮勇殺出重圍的,還有遠流出版公司。當其他同業還專注在「軟體」部分的轉換時,遠流便破天荒地準備推出「金庸機」,並在此次書展中造成話題。根據總經理李傳理表示,預計在今年6月以前推出的「金庸機」,不僅是台灣出版界參與硬體製作、生產的第一人,更是獨步全球。
「金庸機」的大小就如同一本書,重量只有250克,卻可包含金庸全集共36本書,同時將金庸圖書館、金庸知識庫,以及金學評論、字典,全部鍵入,讓金庸迷可以輕鬆帶著走,四處閱讀。除了推出「金庸機」之外,遠流總經理李傳理同時提出公司3大方針。一是保持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均衡發展(電子書目前已占總量的20%);二是兩者為互補而非互相排斥;三是提升服務作者與讀者的品質。
對於市場上面對電子書的焦躁與不安,老字號的聯經,卻相對顯得老神在在,處變不驚。據發行人兼總編輯林載爵表示,他認為電子書,至少在10年內,是無法取代紙本書的,從2007年開始出電子書至今,出書量不到總書量的1%可以一窺端倪,不僅量小,就連營收也未見進帳。
而今雖然載體出現巨大變革,但對聯經來說,衝擊最大的,無非是出書流程必須「E化」。對於原本的企畫方向、內容製作、行銷模式等,並無多大改變,唯有在封面與內頁的設計上,有著較大的影響。林載爵表示,為因應新世代的需求,聯經加入外聘的新銳設計師,將一本書的「臉」,包裝得更精緻、現代,以及更具設計感。
掌握上中下游產業鏈,機會出現
與聯經所見略同的,還有時報出版。據時報出版管理部經理蔡孟傑表示,該公司在思考3年後,才於2009年,集結素材,轉換電子檔,處於一種「熱身」的狀態,雖然電子書是大勢所趨,但可惜的是,檔案規格仍處於戰國時代,比起當年的Beta與VHS之爭還要慘烈。這對業者來說,也成為一個兩難的局面。走得太快,怕將來格式有變,走得太慢,又怕被淘汰。加上要想開始有營收必須等個3~5年,這又平添出版變數,讓不少業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面對這一波波的電子書浪潮,出版者自然要改變,就連讀者也無法置身事外。諸如今後的閱讀習慣、消費習慣都將「被迫」也好,「自願」也罷,都會與現今到書店購書,定點閱讀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此與國際接軌之際,是否政府的補助方式與法令也該跟著改變?業者倒是紛紛提出建言:
.提高補助金額:現今50~100萬元,實在是杯水車薪,應提高金額及項目。
.將金額補助到消費端:補助業者並不能刺激出書量,若補助消費者如「學生圖書禮券」將可提振買氣。
.股票抵稅:對上市公司而言,更實惠、更具吸引力。
誠如城邦集團總經理葉君超所言:「台灣在這一波轉變中機會很大,因為我們掌握了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如果能由政府出面整合,建立電子書「遊戲規則」,台灣將可一躍登上國際舞台,再創「台灣經濟奇蹟」。(本文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