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靓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2-06-22 05:31

鯖魚產量越來越少? 氣候變遷、人為因素都是主因

劉俐均
2022年6月22日 週三 上午12:20



鯖魚和竹筴魚是台灣近海重要的漁業,不過現在產量卻是有年年減少的狀況,以蘇澳漁港來說,這裡的漁獲量也在遞減,當地漁會除了認為可能跟產卵季節沒有禁捕撈有關係之外,現在又因為氣候溫度越來越高,海溫也升高,影響到鯖魚的生存環境。

圖/TVBS
去除魚刺後,再放鍋裡煎到金黃色澤,乾煎鯖魚,幾乎是老饕必點。
而最精華的魚身,切片做生魚片,新鮮現撈,完全將海鮮鮮甜完整呈現。而這一桌有粥、有魚頭米粉的全魚宴,不浪費任何的魚貨食材。
海鮮餐廳老闆余濬紳:「以鯖魚來說,現在因為我們現在就是比較提倡的,就是食魚文化全魚料理,然後我們會把魚頭魚身都會做處理,魚骨都會拿來做使用,就是以不浪費。然後為了現在產量嘛越來越少,所以說我們就會把整條魚,拿來做料理這樣子。」
蘇澳漁港附近的海鮮餐廳,從海釣、現撈批貨,才能端上美味鯖魚料理,但就算需求數量不算多,但也明顯感受到,鯖魚的漁獲量已經在年年遞減中。
記者劉俐均:「現在6月呢是鯖魚的禁漁期,現在鯖魚的產量減少,很多漁民其實都認為,這跟禁漁捕撈的時間,有很大的關係。」
南方澳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廖大慶:「春分的時候一直到清明節這個時間,這個是牠的下卵季節,所以每年二三月的時候,那個鯖魚也會大量的聚集,在我們的南方澳這附近一帶,但是人類也利用這一點,就拼命的去捕撈,產卵季節你沒有去管制,那個卵都放不下來。你說牠後代怎麼辦?所以總數量跟這個我想有一些關係。」

圖/TVBS
以鯖魚來說,產卵季節在2月3月,不過這段時間並不是禁漁期,擔心可能會因此讓產卵量下降,影響魚類數量,而扣除人為因素,還有可能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影響整個魚群的生存環境。
漁網裡滿滿的漁獲,這是前一年盛產期的捕撈畫面,但這樣的量,恐怕只會越來越少,尤其鯖魚適合在較冷的海水中,一旦氣候溫度變高、海溫也會升高,首當其衝就是我們的漁業。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像今年到現在牠的產量,就比去年就好像少。今年的船卸的好像都不多,進港都是一部車兩部車,八斗子漁港曾經一天的時候,曾經卸過一天有110部鯖魚的車出去,最近要超過50部今年要超過50部的話,寥寥可數真的不多,而且可能某一段時間,以前某一段時間的過漁,過度捕撈牠變成小魚化了。」

圖/TVBS
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呂學榮:「今年感覺這個區域海流有點異常,這個黑潮冬天的時候,它這個有特別靠岸的這種情形,就是這個海溫在這個近30年,在東北海域溫度上升大概0.7、0.8度,那慢慢上升了,其實對於這種屬於冷水性這種魚種,牠的生存是在黑潮內側這些魚種,其實都是不利。」
鯖魚和竹筴魚,是我們近海最重要的漁業,每年產量可以達到8萬公噸,但如今量變少了,不僅靠海生活的漁民們生計受影響,海洋生態遭破壞環環相扣,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