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1 13:53
專家教你轉職停看聽
2010-02-21 工商時報 【邱莉玲】
「不要看到機會,就想動!」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提醒,想趁著這波景氣好轉,或兩岸互動良好,抓住機會轉職的人,一定要先辨明轉職標的產業、企業的「未來性」以及個人的「即戰力」,謀定而後動!
金融海嘯過後,連帶對就業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和改變,最明顯現象之一就是,之前許多忌憚於無薪假、減薪被mistreatment的人,眼見科技業大舉徵才、金融業招兵買馬等榮景,以及兩岸ECFA即將簽訂,可能帶動外資、台商對台投資,看似出現許多職缺,難免會浮現驛動的心,但林瓊瀛提出數據證明,真實就業市場不如想像的活絡,由於未來景氣不確定性仍高,企業可能開不出好條件,少數好職缺則是眾人搶破頭,都徒使轉職、跳槽的風險增加。
據台灣人力資源調查分析,跟96年相比,98年街頭失業人口多出了50%至75%。以占就業人口3成的工業部門來說,製造業、營建業就業人數分別減少5萬多、3萬;相對地,服務部門倒是增加11萬多人,又以住宿、餐飲、公共行政業分別增加4萬、3萬,醫療保健、社工服務、金融保險分別增加2萬多、1萬多,惟批發零售則是減少。
再來,中國需求決定台灣產業翻轉者,好比多個內需產業以及政策支持產業,如電動車、運端預算、網通、醫療生技、再生清潔能源、觸控面板等,這些具未來商機的產業,都是熱門求職產業。
也許有人會想往以上職缺較多的熱門產業找工作,太哿國際執行長詹文虎以過來人經驗提醒,需先補強該產業知識才能拿到面試的門票,之前他決定從廣告業轉往金融業,會在本身已有的行銷通才之外,先透過上網或媒體、人脈等,大量蒐集和補強消費金融產業知識,如果求職者進一步要消除他人對其專業的疑慮,那麼取得相關專業證照是必要手段,目前中國交通大學海外金融研究所、台灣的金融研究所,都有提供轉職者可以先修的科目。
近年想要轉往大陸求職者也有愈來愈多趨勢,林瓊瀛透露,中國尤缺中高階人才,只不過兩岸就業市場行情已從10年前薪資福利配套為2.2倍,降至目前的1倍,簡單說等於由台灣平調至中國,不僅薪水沒有增加,還需有適應兩岸文化差異或落差。
再舉金融業為例,詹文虎指出,轉職者須了解工作職場文化大不同,中國強調集體領導,台灣工作者若想單打獨鬥,容易會有挫折感;兩岸消費文化也迥異,中國不同省分、城市之間的風土民情差異大,台灣工作者需懂得以退為進,先傾聽當地心聲,把台灣策略加上當地人文考量,才能夠提高成功機率。
現在的職場是人才自由流通、全球競爭,加上未來景氣不確定性居高不下,求職難度更高,以往可能1個工作、2周決定、薪資價格尊重,現在則是決定時間拉長、求職人數、謹慎出價,在這種非常時刻,林瓊瀛表示,求職者需主張你的競爭力,主要有7力:彈性力、移動力、自主獨立作業能力、跨界跨文化能力、創新能力、積極力。愈來愈多企業徵才,傾向尋找一個有「即戰力」,可以「打江山」的將軍。
如果希望跨業轉職成功,那麼求職者需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基礎技能,以及特殊的best practice履歷;如果有志向海外轉職,那麼擁有專業技能、協調能力,能夠在兩岸甚至全球連結,掌握人際關係,都是關鍵能力。
總的來說,轉職前務必停看聽,一方面辨明機會,看清楚轉職所在的產業情況、企業發展前景;另方面,惦惦自己的斤兩、本事:
─首先,自問該換工作了嗎?
─確定工作要愈換愈好!
─轉職的風險評估與控制。
─如何適應新職的文化?
─接下來如何站穩腳步有所表現。
唯有在企業的未來性和個人的即戰力都ok的情況下,才可投入這波轉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