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0 11:46

食品業 成本上升壓力大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10.02.19 02:20 am
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加劇,且去年第一季國內有消費券效益帶動、基期不低,今年國內食品業面臨較大的毛利率保衛壓力。不過,黃豆、玉米等大宗物資價格第二季起可望止跌回穩,今年食品業可能延續去年「上肥下瘦」產業走勢。
國內大宗物資業者普遍指出,包括沙拉油等產品在內,今年農曆年前下游的需求不若往年,第一季獲利頂多與去年同期持平。國內飲料冷藏大廠味全也表示,消費力未見明顯復甦,下游食品廠的原料成本壓力居高不下,業者採購能力與產品創新能力成為決勝關鍵。
國內使用的黃豆、玉米與小麥等三大主要農作物都從國外進口,先前玉米受到船期影響造成國內價格暴漲暴跌;本波黃豆行情從每英斗超過1,050美分跌至目前約920餘美分,僅略高於成本的850美分,已進入傳統的800至1,000美分的合理區間。統一食糧群等大廠都認為,第二季起可望伴隨著全球經濟復甦腳步而走揚。
另一方面,繼先前鮮乳、奶油、味精等商品全面大漲後,國內砂糖後續的漲幅可能更大,將給下游業者帶來更大的成本壓力。以台糖目前特砂每公斤超過28元,相較於國際糖價每公斤仍落後超過3元,農曆年前受到行政院要求凍漲,台糖內部已透露年後將會進一步反映售價,糖商更預期國內特砂可能出貨供給缺口,勢必也將影響價格。
【2010/02/19 經濟日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