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15 09:55

支援軍教片 掌控詮釋權

2010-02-15 中國時報 【蘇進強】
根據《中國時報》日前報導,知名導演吳宇森已經籌資一億五千萬美金,將在美國、台灣,以及中國昆明等地,拍攝以抗戰期間的傳奇部隊「飛虎隊」為題材的電影「飛虎群英」。國防部長高華柱認為這部電影有助於國軍歷史精神傳承,要求軍方全力配合。
國防部的立場雖在響應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但也表示吳宇森目前只請求國防部協助蒐集相關史料,雙方尚未洽談合作拍片。而這件事的另一個變數是,近年中國北京政府除了拍出《風聲》這類電影,頻頻關注抗戰議題外,對於抗戰期間「飛虎隊」的英勇事蹟,也企圖以「飛虎隊」的正統自居,想搶到電影主導權與歷史詮釋權,希望能與吳宇森合作拍攝該主題的電影。
抗戰八年是在國民政府主導下完成殆無疑義,但中國除於國際間積極消滅我國國格外,更處處剽竊我國軍民血淚寫成的歷史功績,目的就是要掌控歷史詮釋權,而透過電視、電影等傳播媒體,正是中國企圖掌握其歷史詮釋權正統性最好的媒介方式。
反觀台灣徒然擁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素材,卻在政府的漠視下,隨著老兵凋零而灰飛煙滅,甚至形成歷史的斷層。幸而去年台大榮譽教授齊邦媛出版了《巨流河》一書,與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才填補了這一段歷史的空白。
以「飛虎隊」的電影拍攝來說,由於陳納德一貫的反共態度,使得中國早期對「飛虎隊」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但自台北市由綠營執政後,揚棄大中國思維,遷走新公園中的陳納德將軍銅像,造成飛虎協會老兵們的極大不滿,開始轉而與中國接觸,現在中國邀吳宇森拍攝「飛虎隊」電影是有跡可循的。當中國急著開拍電影的此時此刻,如果國防部還不敢大力聲援這部「飛虎隊」電影的拍攝,那麼這場「飛虎隊」的媒體戰只好由中國取得先機,勝算將不在我方了!
軍事電影的拍攝一向被視為屬於精神戰力層面,以美國好萊塢為例,每年幾乎都有軍事影片上映,除了片商看見其中所在的商機外,美國國防部藉商業電影對軍人進行精神教育更是重點。反觀國內,國防部早期也曾支援拍攝《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黃埔軍魂》、「成功嶺上》等電影,但片商後來以軍事資源拍出笑鬧片,為免浮濫,軍方遂終止了支援拍片的政策,實在令人遺憾;近年隨著國片市場的低迷,軍教片更是難得一見,國軍的精神教育也就只能在莒光園地上作文章了!
尤有甚者,國防部曾於二○○五年之際,因人廢事,大幅刪減多項精神戰力的預算與功能性機制,如國軍文藝金像獎、連隊書箱等,只重硬體軍購、偏廢精神教育的結果,導致現在國軍違法犯紀事件層出不窮,軍人形象低落。
軍事電影的拍攝有提振軍人形象,鼓舞民心士氣的傳播效果,因此,筆者樂見國防部重新檢討支援軍教片的拍攝政策,除了「飛虎隊」以外,也能考量具有時代意義的影視劇集。
馬英九總統向來重視軍人品德操守,高部長自上任以來,也積極強化武德教育,指定軍官閱讀相關書籍,可說是很好的開始,但型塑軍人武德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選對方向長久經營,才能見到功效。
「飛虎隊」的故事是一可教化人心的好題材,除了表彰當年中美合作抗日的史蹟外,也可以做為當前國軍官兵思想、品德、武學、武藝的學習典範;但更重要的是,在兩岸歷史詮釋權的競爭上,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一個堡壘,值得政府、國防部重視。
(作者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職業軍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