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媽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2-04-17 00:49

美元支配地位會動搖嗎?克魯曼:不會,也不重要

美元支配地位會動搖嗎?克魯曼:不會,也不重要
經濟日報2022/04/16 23:38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元會失去在全球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嗎?」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多年來一直有人問他這個問題。現在,他的回答依然是,應該不會。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美元支配地位至今屹立不搖,因為仍沒有可信的、足以匹敵的對手貨幣。歐洲的政治分裂和中國大陸獨裁統治的反覆無常,使歐元和人民幣難以取代美元。 而且,就算美元的支配地位遭到侵蝕,克魯曼認為也無關緊要。 首先,克魯曼解釋何謂「美元支配地位」。經濟學家傳統上認定貨幣有三大功能:交易媒介、價值儲藏、計價單位。 美元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在跨國商務往來扮演吃重的角色。美元被用作貨幣之間的交易媒介:某人想把玻利維亞幣兌換成馬來西亞元,通常會賣掉bolivianos換成美元、再用美元買馬元。美元也是全球儲值貨幣:世界各國不計其數的民眾開立美元銀行帳戶。美元更是國際計價單位:美元境外的許多物品以美元計價,許多國際債券承諾以美元償付。 隨著人們因為其他人使用美元,自己於是也使用美元,這將形成一種自我增強的反饋迴路,強化美元的優勢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和哈佛經濟學教授施泰因(Jeremy Stein)另舉出另一種涉及計價的反饋迴路:由於許多物品以美元計價,美元資產提供相對能預測的購買力,這會助長對這些資產的需求,進而使美元借貸成本比其他貨幣便宜。低廉的借貸成本,又會給企業動機藉由以美元計價來降低風險,進一步強化美元的優勢。 歐元和人民幣為何搖撼不了美元地位? 可不可能有其他貨幣崛起、取美元這種獨特的優勢地位?不久前,歐元似乎是可信的替代品:歐洲經濟規模巨大,金融市場也夠大,因此許多歐洲境外人士持有歐元資產,外銷歐洲以歐元計價。但美國仍保有一項優勢,就是美國債券市場規模既大,流動性又高(易於買進、賣出)。 在2009年爆發主權債務危機時,歐洲似乎擁有堪與美國匹敵的債券市場,因為不同國家政府發行的歐元債券似可互換,而且都以大約相同的利率支付。但歐債危機爆發後,債務違約疑慮已導致各國公債殖利率差異化。這意味不再有單一的歐元債市場:現在變成一個德國債市、一個義大利債市,諸如此類,沒有一個的市場規模能與美元相提並論。 那麼,人民幣呢?中國大陸既是世界貿易大國,可能讓許多人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吧?克魯曼指出,中國大陸也是個獨裁國家,政策有反覆無常的傾向,誰願意讓自己的財產受制於獨裁者變化莫測的念頭? 沒錯,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動侵烏戰爭後,美國多多少少用美元當金融武器制裁俄國,但這是戰爭時用的非常手段。 所以,整體而言,美元的支配地位看來仍相當穩固。 話說回來,就算美元失去支配優勢,克魯曼認為也沒多大關係。畢竟美元特殊地位帶給美國什麼好處?常有人說,美元優勢讓美國能把新印的鈔票硬塞給其他國家,以支持貿易赤字。克魯曼則指出,美元特殊地位或許能稍稍降低美國的借貸成本,並且獲得向持有美元(以100美元鈔票居多)的外國人借來形同零利率的貸款,但這些「對一個規模24兆美元的經濟體來說,是很瑣碎的優勢」。 所以,美元的世界支配地位會面臨威脅嗎?或許不會。而其實,這根本無關緊要。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