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呱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2-01-19 18:29

*****腳扭傷,「動」比「不動」好? 專家曝1原則助傷口修復


14.2k 人追蹤
追蹤

腳扭傷,「動」比「不動」好? 專家曝1原則助傷口修復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Unsplash
2022年1月18日 週二 下午4:42·7 分鐘 (閱讀時間)



幾天前,小柔邊下樓邊滑手機,不小心踩空階梯,右腳踝「翻船」,重重拐了一下。隔天照X光,骨科醫師判斷她沒有骨折、錯位,應是韌帶拉傷,叮囑她多休息、少走動;1週後,小柔的腳踝消腫了點,但仍有些瘀青、疼痛,走路還是一拐一拐,骨科醫師還是要她少走動,繼續等韌帶消炎。
因為有運動習慣,小柔決定還是在教練的指導下嘗試做一些運動。教練先是在她的腳踝、小腿、膝蓋等部位做了一些測試、處理,再讓她踩在一顆球上稍微轉動腳踝,原本她心想:「這樣『動』好嗎?」沒想到做完後,突然腳踝鬆了,不再「掰咖」,甚至還能小跑步,只剩下小小的疼痛點。
教練告訴她:「透過『動作控制』測試,發現你的足跟卡在外翻,脛骨、腓骨、腳趾等多處的肌肉都因為關節錯位排列而被抑制、無法正確發力,所以稍微找回正確的動作路徑,自然疼痛感就少了許多。」聽完教練的解釋,小柔還是一知半解,到底什麼是「動作控制」?腳踝受傷後,真的「動」比「不動」好嗎?

(韌帶撕裂傷的修復類似膠水的作用,必須先讓撕裂的韌帶纖維兩端先靠近、且排列正確,才有機會修補接合。圖片來源 / Pixabay)
組織斷裂先固定、靠近 「膠水」才有機會修補接合
「醫師與教練的說法都沒有錯,只是治療層次的不同。」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王凱平解釋,以韌帶拉傷來說,指的就是韌帶撕裂傷或斷裂,想像一條斷裂的橡皮筋,若要把兩端接起來,無論使用什麼黏著劑,前一個動作一定是讓兩端先靠近,才有機會讓兩端接合。

韌帶撕裂傷的修復也是相同道理,現在已有的治療方式如高濃度葡萄糖水、PRP(自體血小板)、羊膜萃取物,甚至自己身體就會產生的組織修復液等,就是類似膠水的作用,但也必須先讓撕裂的韌帶纖維兩端先靠近、且排列正確,才有機會修補接合。
「重點在於如果因為活動、傷口原本剛黏好的東西又被扯開,怎麼期待它修復?」王凱平點出,這就是為什麼骨科醫師常提醒病人受傷初期少活動,固定患部,而且已有證據顯示,沒有固定患部,對於傷害修復的速度差非常多。
受傷早期先固定 結構獲良好保護下盡快活動
只不過,受傷早期的固定要持續多久就有較大的討論空間,也許是7天、2週、甚至更久,牽涉主觀判斷、訓練背景和治療觀點,有賴專業人士的評估,可能是醫師、治療師、或有相關知識背景的運動教練。
雖然沒有黃金準則,但王凱平指出,大前提是「在結構性損傷有適當、被妥善保護的狀態下,盡早開始做功能性訓練,」也就是在傷勢結構獲得良好的保護狀態下,避免拉扯、摩擦、撞擊,再設法增加活動度、柔軟度等功能性訓練。
為什麼要盡早開始動?原因之一在於,人的疼痛感受不只來自受傷的組織本身,其他像是水腫、緊繃、關節活動度不佳等,都會讓人感到疼痛。比如患部長時間不動可能積水、水腫,或者患部周圍會形成保護機制,使肌肉、筋膜等張力升高而緊繃,甚至為了避開患部的疼痛而改變、出現奇怪的姿勢、「代償動作」,造成續發性疼痛,因此,要解除這些疼痛都要靠「動」。

(動作控制有時可以是潛意識的反射動作,例如站在顛簸的路面而不跌倒。圖片來源 / pixabay)
動作控制助改善緊繃、關節錯位 有效減痛
至於如何動?現在有很多方法,除了傳統被動的復健,現在也有透過運動來治療、幫助活動患部,還有這些年在國內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動作控制」,能協助處理緊繃和關節活動度的問題。
誠星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李思翰解釋,動作控制包含靜態控制和動態控制,其中,動態控制可以想像成電腦的「程式」,人們想要執行一個動作時,包括要使用哪些肌肉、肌腱、關節要擺在哪個位置、使用多少力氣等,身體都已經寫好程式,不必每次要做一個動作時都要再思考、重新設定一次。
「簡單來說,動作控制可以讓我們執行任務起來很輕鬆,用最少發力、最有效率的方式執行一項動作,風險也相對比較低。」動作控制可以是潛意識的反射動作,例如站在顛簸的路面而不跌倒,也可以是靠意識控制所產生的動作,甚至設計新動作,例如從不會深蹲到學會深蹲。
可是為什麼正確的動作控制,可以幫助降低受傷後的疼痛?李思翰舉例,當韌帶撕裂時,身體會察覺患部不穩定,於是在患部附近形成保護機制,例如筋膜緊繃、周邊淋巴循環不順暢,這時透過改善、創造良好的動作控制就能設法消除這些保護機制,讓「大環境」恢復到比較接近原本正常、未受傷的狀態下,自然能降低一些疼痛。
代償、錯誤動作控制模式 傷好了疼痛仍在
此外,受傷後身體會產生避痛反應,導致原本順暢的動作控制模式被改寫,改走一條身體覺得比較安全的路徑,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代償」,雖然它是必要的,卻比較耗能、沒效率,也可能使關節在錯的位置上、肌肉也變得緊繃,甚至有時受傷的組織已經好了,代償、錯誤的動作控制還是沒有離開,導致疼痛依舊存在。
為了消除錯誤的程式,找回正確的動作控制模式,專業人員會進行動作控制評估和測試,包括肌肉、筋膜、韌帶、關節等不同部位的反應和使用,確認身體是不是執行正確的動作控制模式,如果是錯誤的模式,就要再利用一些外在訊號的刺激,如放鬆、復位、訓練等方式,設法調整回正確、良好的模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