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不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2-01-16 08:27

尿出問題竟是腦部功能有問題 超過50歲必留意「夜尿二三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提高。

晚上起床尿尿2次以上即為夜尿,其中夜間尿量大於整天1/3者,即為夜間多尿患。夜間多尿患者反而多為荷爾蒙問題,機能退化使年齡越大夜尿症盛行率越高,其次為慢性疾病患者。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攜手推出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提升男性對夜尿症的認識。呼籲年過50歲就務必開始留意「夜尿二三四」,夜尿超過2次以上且尿量大於整天1/3,務必及早至泌尿科就醫,因盛行率達4成,中獎機率很高!

潛藏患有夜間多尿人口多 全台超過450萬人夜夜不好眠

台灣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提高。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指出,「夜尿症」很易被忽略,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夜尿是因為「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醒來,如此情形一晚至少2次以上」。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40%,且隨年齡提高,其中近九成屬於「夜間多尿」的範疇,意即台灣目前恐至少超過450萬人飽受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

何謂夜間多尿?當夜晚尿液製造過多,睡覺時需頻繁起床如廁2次以上,且夜間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表示,夜間多尿成因有許多,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王弘仁醫師分享,臨床觀察,最大宗的原因則來自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將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

記憶和判斷力變差,夜間多尿才是元凶 暗藏致命疾病警訊

廖俊厚醫師曾收治一名現年55歲的男性高階主管,發現自己記憶力和判斷力變差,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好好開會,積極運動想讓自己體力和專注力變好,却事倍功半。直到枕邊人抱怨他總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才注意是因為強烈尿意中斷睡眠多次,即便努力於晚上少喝水喝酒、睡前排空尿液也無改善,於是決定前往泌尿專科就醫,才發現是夜尿症中的夜間多尿,經藥物補充抗利尿激素分泌後,不管是個人工作狀態或夫妻睡眠品質都一起好轉。

據研究,超過50%有夜尿困擾的人,睡眠品質受到影響,夜間多尿也影響他人,尤其睡眠中斷、品質不佳是百病之源;生理上,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和表現缺陷等問題。研究也發現,有夜尿問題的患者,超過75%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身。王弘仁醫師強調,夜尿問題雖不致死,卻是身體出問題、腦袋部分功能失常的前哨站,一定要特別留意且展開就醫行動,以免因小失大。

夜尿≠正常! 男性立即掌握「夜尿二三四」口訣

至於哪一些人要特別留意?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四人就有一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十歲,盛行率就增加一倍,來到超過60歲後,每兩人就有一人;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廖俊厚醫師提醒,「記住、觀察『夜尿二三四』,夜間起床尿2次以上,且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為夜尿多症,盛行率達4成,中獎機率很高!」

王弘仁醫師強調,「夜尿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而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及早求助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重要且關鍵,如果經評估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失常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則是比較好的治療狀況,只需調節荷爾蒙就可以。目前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睡前補充可有效改善夜尿症狀,根據研究顯示,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精神狀態也會有顯著的改善。

「夜問AI」智能聊天室 透過線上自我評估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及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為了讓擔心夜尿問題却有口難開的男性民眾,初步了解夜間排尿問題並評估自我狀況,攜手打造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以創新的方式傳遞正確的醫療知識,更因有著高度便利性,透過聊天互動、排尿日誌紀錄,幫助民眾獲得正確的夜尿衛教資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