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0-01-08 15:53
1/11號傳真稿筆記(王毓雯 )
台廠被「各個擊破」,外國大廠賺最多
文/王毓雯
救DRAM一場空!
馬總統曾說:「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但政府主導的DRAM重整大業,已隨著跨年鐘聲響起而告終。這一年多裡,苦哈哈的台商兀自掙扎求生,各找各的出路;在政府紛亂的重整大業裡,最大贏家竟然是美國的美光與日本的爾必達,這中間到底有何轉折?
彷彿是劃破黑暗的那道曙光,二○○九年聖誕節前夕,美國記憶體製造大廠美光歡喜公布近三年來第一次單季獲利;稍早前,韓國海力士也宣布在連虧二十一個月後,終於重現單季獲利。至此,歷時兩年半,堪稱史上最嚴峻的DRAM浩劫總算終了。
對照美、韓大廠久旱逢甘霖的喜悅,處於DRAM製造金字塔下層的台廠,因為製程落後、成本較高,加上還要支付權利金與授權金給國外的技術母廠,估計一○年中才能完全擺脫虧損夢魘。而財務最早拉警報的茂德,直到○九年聖誕節前夕還忙著申請紓困、與銀行溝通,不知第幾度展延借款到期日。
○八年十二月三十日,馬英九說:「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九年也是十二月三十日,經濟部長施顏祥允諾,將繼續推動DRAM產業再造,這證明過去的一年裡,重整毫無具體成果,反倒是業界有了重大變化。這一年裡,台灣DRAM公司原有的四個技術母廠,在奇夢達破產、海力士與茂德決裂後,只剩下爾必達與美光兩家,台灣DRAM產業改造不成,反倒讓倖存的兩家技術母廠大大受益。
美光不花分文入股華亞科
這當中,美光是最大贏家。○八年底,瀕臨破產的奇夢達將手中約三成的華亞科股權轉讓給美光,原是「獨行俠」的美光,就此與南科及華亞科結盟。然而,當時美光捉襟見肘,哪來的錢付給奇夢達?原來是南亞塑膠為首的台塑集團,為了拯救南科與華亞科,聯手借了二.八五億美元給美光;不僅如此,○九年十一月底,台塑集團另一成員—— 麥寮汽電又借了兩億美元給美光。而美光償還這前後總計四.八五億美元借款的方式,就是從本應向南科、華亞科收取的技術授權等費用扣除。
更糟的是,南科、華亞科因深恐技術來源斷炊,據悉與美光簽訂了條件甚為苛刻的授權合約。在技術授權來自奇夢達的時代,華亞科只負責生產、不直接銷售DRAM,因此只須支付奇夢達一次性的授權金,至於之後隨著出貨量多寡而繳付的權利金,則由實際銷售的南科負擔;但轉與美光合作後,只要用到美光技術,不論是負責銷售或是製造的一方,都得支付授權金與權利金,南科與華亞科等於被多剝了一層皮。
就這樣,美光分文未付,輕鬆取得華亞科三成股權,獲得南科、華亞科合計三座十二吋廠產能的奧援,還能坐收高額權利金與授權金。這場戰爭,到底哪一方贏了,早已不言可喻。
爾必達收編華邦、茂德
爾必達這廂同樣收穫滿滿。儘管爾必達社長?本幸雄與力晶董事長黃崇仁這幾個月「互有歧見」,甚至傳言力晶的DRAM產出大幅減少供應給爾必達,然而,爾必達在○九年也有兩大收穫:增加對瑞晶的持股,新增華邦電與茂德兩大夥伴。
瑞晶是力晶與爾必達出資各半成立的DRAM製造公司,先前因實際經營的是原力晶人馬,讓力晶勢力相對強勢。但力晶因虧損連連,自○九年三月起,以每股一○.六八元的均價,轉讓近四.三億股瑞晶給爾必達,持股比也降為三○.八四%。等到力晶十一月單月轉虧為盈後,第一要務就是把這些瑞晶持股買回來,然而當黃崇仁向?本提議,希望以當初的賣價買回時,?本卻回說,最起碼要用瑞晶淨值(以力晶○八年財報估算約為一二.六元)買回。(全文未完 更多內容請看337期財訊雙週刊)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