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大雨點小 發達公司副總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1-07 08:31

短期不會啟動退場機制

短期不會啟動退場機制
雖然台灣的失業率已經降到六%以下,但以過去的正常水準,應該在三.五%上下;不光是台灣,美國、歐洲,甚至中國的失業率也都降不下來。
全球股市大漲後,大家都擔心一○年央行何時退場,何時收縮資金、調升利率。由於中國是○九年全球經濟表現最佳的國家,如果中國都不輕言退場,美國應該也不會先收手。目前中國只進行局部性的調控,像是打壓地產過熱現象等;不過中國○九年全年的出口仍衰退達二成,因此短期內還不會啟動退場機制,然而這也表示,實體經濟還沒那麼快恢復榮景。
我們撇開政治的考量來看,台股其實得天獨厚,這兩年兩岸經貿的密切交往,算是彌補了過去二十年的空白。對照香港過去十年的變化,香港股市及房市雖也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科技泡沫、九一一事件、SARS及金融海嘯等一連串的衝擊,但卻都能再創高點,這是因為自一九九七年起,香港已成為全世界追逐的金融市場;更重要的是,二○○三年中國給予香港CEPA(更緊密的經貿安排)、自由行等優惠,也讓港股在○七年創下三萬二千點的歷史高峰。就算是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恆生指數最低一度跌破一萬二千點,但如今又站在二萬二千點左右。
過去一年來,中國推出的家電下鄉及汽車下鄉,讓在香港掛牌的中國家電股、汽車股動輒大漲五倍、十倍,這些公司的股本不小,股價大漲後回檔幅度也有限,代表長線資金進駐、籌碼歸宿很好。
從港股的經驗回頭看台灣,當指數已在八千點時,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哪些大型股可以再漲個一倍、二倍;但這是台灣本地人的想法和經驗,若從外國人、香港人、中國人的角度看,格局或許就全然不同了。
全球資金泛濫依舊,錢能去的地方並不多,台股正是少數值得注意的市場。當台灣的產業與中國市場連結,其所產生的效益,在過去一年已經展現在食品、民生通路等傳統產業上了。兩岸的交往互動,先從民生開始,所以這一年來食品、水泥、通路等類股漲幅相當大,不少食品股都已刷新○七年的高點。接下來,還有哪些產業可以注意呢?
全世界都進去中國市場,台灣廠商也不會缺席,投資人不見得要親自進入陸股,但可注意那些有能力在中國市場與中資企業合縱連橫的台灣公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