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11-20 10:00

農業保險覆蓋率不到3成 提高農民風險意識為關鍵

2021/11/20 09:30
中央社 記者謝方娪台北20日電

截至今年7月底,農業保險投保件數達7.7萬件,投保面積11.4萬公頃,不過從覆蓋率來看仍不到3成。專家學者解析,關鍵原因在於農民風險移轉意識普及度還待強化。

台灣農作物種類多樣,但規模相對不大,較無法透過大量投保件數讓保險大數法則發威,為進一步分散農業保險承保風險,今年9月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正式設立。

依產業特性及政策需要,農民可透過農漁會或商業保險公司投保農業保險,農漁會扣除保單附加費用後,剩餘保費100%將交給農險基金,由農險基金承擔100%風險;商業型保單則由產險公司自留20%保費、80%交給農險基金,由農險基金承擔80%風險。

前金管會保險局主秘、現任農險基金總經理林耀東指出,農險基金成立目的在於集合台灣農業保險風險,達到危險分散目的,透過風險集合,至國外安排再保也能相對提高議價能力。

據農委會網站最新統計,台灣近15年平均每年農損高達新台幣112億元,政府現金救助每年平均28億元,相對於填補25%損失,另75%損失由農民自行承擔。不過截至今年7月底,農業保險覆蓋率為23.31%,雖已較2015年推廣之初的0.93%大幅提升,但占比仍不到3成。

「投保率提升的關鍵還是在於農民是否有對風險移轉的認知」,林耀東說,觀察目前農民對適當風險轉移的理解相對沒有很普及,目前農險基金、農委會轄下相關單位皆透過和農民加強宣導,力拚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率。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表示,一般而言,天災事故造成農損,政府會給予急難現金補助,因此政府初期要推廣保險機制相對困難;保險對於高風險相對會收取高保費,對農民而言,認為政府已有急難補助,為不確定風險繳高額保費不划算,投保意願自然不高。

但政府現金補助有限,有必要透過保險建立農損風險保障機制,因此政府自2015年起推動農業保險,並推出保費補助配套機制,中央政府最高補助50%、部分地方政府另有不同程度補貼,農民可望僅負擔一定比例保費獲得保障,藉此提高農民投保意願。據農委會資料,截至今年7月底,農業保險累計投保件數7.7萬件,累計理賠件數逾1萬件、累積理賠金額則近4.4億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