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哥拉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9-12-27 11:48
飄忽不定的海上書舫──忠僕號
「一起來看書吧!」近來,這句話在中山大學內此起彼落;並不是要去圖書館唸書,更不是回宿舍讀書,而是一起前往海上,投入書香的懷抱!
抱著滿滿的好奇心,我和電機系二年級的曾于庭前往高雄港的漁人碼頭。在這廣闊無際的海洋中,映入眼簾的是數也數不清的郵輪、貨船。轉瞬間,視線餘光出現了一艘與運動場一般大的白色郵輪。歷史的痕跡在船身上絲毫掩蓋不住,船上隱約出現許多外國臉孔,我想這就是傳說中搭載著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320位志工的忠僕號吧!
暌違九年,從菲律賓再次駛進台灣的忠僕號(Doulos)是一艘擁有95年歷史的郵輪。1977年,老舊的忠僕號在面臨支解的命運時,幸運的被德國慈善機構——好書共享協會(GBA,Good Books for All)收購。從此,當年的貨船變成擁有各國書籍的書舫,藉由短期駐足各國港口來傳遞知識與希望。
志工的人生經驗像一本書
當我們逐步踏進長達130多公尺的忠僕號時,輕微的晃動讓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海上的知識庫是多麼特別。船上有超過50萬本書籍,中文、英文皆有。如果不想要看書、買書,也可以簡簡單單的乘著海風、享受美好的午後時光。倘若你看過鐵達尼號,你絕對會深深愛上忠僕號!
每一位志工的人生故事就像是一本小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因此,在忠僕號,知識的探索並非只來自書本,志工們的經驗也值得學習。來自德國,年僅21歲的Mo Vollmayr擔任水手。雖然沒有任何的相關背景,且僅有八天的行前訓練,但是Mo認為「做中學」是他逐漸勝任這份職務的關鍵。
「在德國,成年男子必須選擇一年的兵役或是社會服務。」Mo選擇了後者,如今已在忠僕號服務了一年半。雖然長期待在船上,有時候像是被困在箱子裡般難熬,但是Mo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在這裡,喜悅是多過痛苦的,困難也會變成磨練自我的機會,這正是支持著我的力量。」
「這是一個life-changing的機會。」Mo表示,他曾經在德國的教會接受一名陌生人可觀的金錢資助,支付他在忠僕號每個月近兩萬元的生活費;或許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這也讓Mo體會到原來不求回報的付出、盡心盡力的幫助他人,是多麼的可貴。「如果只是一直待在家鄉,我不可能學習到這麼多。」Mo笑著說,他的母親看到他有如此大的改變後,也從原先的反對變成支持他最大的動力。
幫助不再是紙上談兵
「帶來知識、幫助和盼望」是忠僕號的宗旨。我很好奇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投入無薪的志工活動,甚至忍受在船上生活的不便利。來自台灣,身為志工的李萱表示:「畢業於社工系的我,總覺得『幫助別人』似乎只是紙上談兵,書裡頭翻翻而已。參與這個活動,能真正讓我看見世界的每個角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聽到我想要深入瞭解忠僕號和其他志工的經驗時,李萱熱心地幫我引薦忠僕號的媒體關係負責人Floyd Bascones。來自菲律賓的Floyd熱情招待突然來訪的我們,甚至沏了壺茶,很正式地在貴賓室接受採訪。Floyd每一個貼心的服務和協助都令人感到窩心,正如忠僕號的原文Doulos,是希臘文「僕人」之意,這也顯示著他們待人處事、服務群眾的態度。
事實上,忠僕號像是一個移動的聯合國。已服務一年多的Floyd表示:「這裡就像是一個小型社區,匯集著不同的文化。」Floyd認為船上生活有許多尷尬、困難的地方都是源自於文化的差異和衝擊;然而,這些文化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我們不曾接觸而已,經過磨合才能淬鍊出更美好的回憶。
幫助他人無國界。當然,忠僕號的服務範圍並非侷限在船上,除了每週五天的船上工作日和一天的放假日,志工會下船花一整天的時間參與社區服務,幫助各國的當地居民。「在菲律賓的時候,我們甚至要發送盥洗包給當地居民,並灌輸他們潔牙的觀念。」
李萱認為,或許刷牙對於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台灣是理所當然的,但當你真正親身走過一遭,你才知道世界上還有多少需要幫助的人等我們伸出援手。
海上經驗奇妙又美好
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好比少了一個螺絲,機器就無法運作。有人辛苦地綁著救生艇、有人每天料理著超過1,000份的餐點、有人熱情地招呼訪客。
在這多元文化的熔爐裡,唯有每一個人付出的小小力量,才能成就環繞世界各國,傳播知識和幫助的大大夢想!
用一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和忠僕號的一切,Floyd笑著說出:「weird」(古怪),這是不在我預期中的答案,而旁人也嚇了一跳。然而,Floyd笑著說:「如果可以增加為三個字,那麼就會是weird but wonderful(古怪但美妙)」,而之所以會感到weird,正是忠僕號其多元文化匯集所帶來的衝擊,但也同時帶來意想不到的wonde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