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0247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2-26 02:30
12/28號傳真稿筆記
華碩正式分割品牌與代工,重創華碩股價,不看好這樁分割案後市的投資人殺出股票,將資金轉進同樣具有品牌優勢的宏,宏股價越過九五元的二○○○年十月新高。
華碩宣布分割,正式將品牌與代工分割。在全球電腦市場中,華碩如果不進行分割勢必影響公司未來的轉型,看到五年前宏毅然決然將品牌與代工分割,把代工分到緯創,經過幾年的煎熬,現在也熬出頭。
今年第三季宏的全球出貨量正式越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廠,且宏電腦在NB的出貨量更直逼龍頭惠普電腦,有可能在兩年內就有超越惠普的機會。這次華碩公司分割,的確也是要走向品牌之路,卻因為分割過程過於草率,原股東被迫成為代工和碩聯合的股東,稀釋原股東在華碩品牌的權益。
外資分析師就認為,原來買進華碩股票的外資法人,是看好華碩的品牌價值,這次分割後,外資被迫持有代工廠和碩的股票,與原來買進華碩的理由相衝突,影響外資持有華碩股票的意願。華碩這次利用分割,將和碩這個燙手山芋丟出來,投資人被迫持有和碩股票,由於和碩股票沒有在外流通,難以評估其市場價值,造成華碩股價分割後一度重挫兩根跌停板。
華碩股東權益縮水
摩根士丹利與瑞銀證券為首的外資圈近期針對「華碩硬塞七五%和碩股權給股東」一事完成評估報告,認為華碩未來將面臨「流動性欠佳」、「營運不確定性」、「投資價值背離」等三大風險,同時建議短期內可將資金由華碩轉至宏。
若從基本面來看,華碩的業務已經逐漸好轉,上半年雖然沒有獲利,第三季華碩每股純益一.五二元;根據資策會的預估,今年全球小筆電出貨量可望較去年成長一一七%,總量達二四三二萬台,宏、華碩、惠普和三星是前四大廠,華碩在小筆電市場的品牌僅次於宏。
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指出,明年NB將以大尺寸為主,回歸主流規格,出貨年增率約兩成,華碩的電腦出貨量可望在品牌策略奏效和新產品出貨帶動下,有機會進入前五大NB品牌,增加華碩的品牌價值。集邦認為,宏在歐洲市場會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惠普持續經營美國市場,宏有機會拉近和惠普的差距,今年前六大筆電品牌分別為惠普、宏、戴爾、東芝、聯想和華碩。
華碩第四季開始將開始進攻商用電腦領域,過去華碩在這個領域著墨並不深,但近期華碩的CULV筆電深受商務人士歡迎,希望在二○一一年能成為全球前三大NB廠。華碩股票分割後,因為減資高達八五%華碩股價可能要漲到三六○元以上價格,先前被套牢的投資人股價才可能解套。
法人認為,華碩股價第一波賣壓已經結束,股價跌深後反彈到五九元,第二波賣壓將是明年七月前,因為減資的緣故,華碩將會停止交易長達一個月,七月底恢復交易,通常投資機構基於風險和流動性的考量,恐會在停止交易前先行賣出。屆時如果和碩能和華碩重新掛牌同一天上市交易的話,可望緩和減資前華碩股票的賣壓。
宏的分割經驗
二○○三年第二季,當時宏進行品牌和代工分割,Acer品牌歸宏,宏當時僅留下兩百人繼續經營這個品牌,其餘研發人才留在緯創。改組過後,營運定位獲得釐清,品牌與代工業務各奔前程,不再相互箝制,宏成為不折不扣的專業品牌行銷公司,除了品牌經營,就只有服務,緯創成為專業的EMS代工廠。
走過當初分割之路的宏創辦人施振榮針對華碩和碩案發表看法,強調台灣要走品牌,分割是一個趨勢,以前宏分割緯創是「非分不可」,再不分對宏本業將會造成傷害;相較之下,華碩現在有良好的財務體質與營運狀態,進行釋股分割正好恰逢其時。施振榮認為,全球包括美國與香港都曾有過大型企業分割案例,因此外界不必過度恐慌。
分割後的宏電腦,過去五年在歐洲和亞洲新興市場衝刺電腦出貨量,並在全球各地市場搶到不少市占率。這幾年戴爾電腦力量式微,宏趁勢崛起,並和惠普電腦瓜分掉不少原屬於戴爾電腦的市場,即便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克戴爾被迫重出江湖,掌舵戴爾電腦的經營權,但戴爾電腦與宏電腦的市占率有被拉開的跡象。
重要的是,宏電腦去年就成為西歐當地最大NB品牌,並曾經在二○○五年第四季出現高達二○二.四%的出貨成長,當時全球八成的NB出貨量)含代工(都來自台灣,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Acer的品牌效應,這兩年全球電腦的換機潮中,消費者陸續將桌上型電腦轉為NB,宏電腦的NB出貨量維持強勁成長,宏電腦預估北美和西歐市場的需求強勁,第四季出貨千萬台NB不成問題,今年宏電腦已經達到全年度出貨三千萬台的目標,這股NB成長力道讓PC龍頭惠普電腦感到很不安。
霸榮看好宏
霸榮財經周刊)Barron''s(看好未來宏的發展並認為,今年第三季宏正式超越戴爾電腦,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製造商。宏第三季PC出貨量一○九五萬台,低於惠普的一五七九萬台。但根據IDC的資料,宏的銷售年增率為二五.六%,比惠普的九.三%高出超過兩倍,超越惠普指日可待。
去年宏推出低價小筆電,幫助宏一舉超越戴爾。筆記型電腦和小筆電現在占宏近四分之三的營收,執行長蘭奇表示未來宏將推出的行動裝置,將結合電話和電腦的精華,有機會讓營益率由目前的二.二四%在兩年內成長到四%的水準。
霸榮周刊認為,今年宏電腦的股價雖然已經上漲一倍,但股價拉回都是買點。宏電腦目前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贊助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世界級品牌,在Acer招牌下,宏電腦仍可能會持續對外進行併購,維持全球電腦市場的聲勢。今年上半年就有華爾街市場分析師認為,當時戴爾電腦應該要併購宏電腦,就是著眼於Acer這塊招牌的價值。看來,宏的品牌越擦越亮,宏電腦未來將和惠普等國際品牌享有相同的本益比,有助提高宏電腦的股價。
如果當年宏沒有毅然決然分割品牌與代工,或許就沒有後來這幾年全力對外衝刺品牌市場的機會,當年宏分割的經驗,刺激華碩的分割案。如果華碩未來也能擦亮招牌,提高華碩品牌的電腦出貨量,未來華碩股價的本益比當然也能享有國際級的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