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媽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1-10-22 06:35

全球貨運港口績效排名出爐 日橫濱港居冠

全球貨運港口績效排名出爐 日橫濱港居冠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1.10.21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EmailPrintFriendly

今(10/21)日國際財經新聞,重點摘要:
1.比特幣衝破66000美元大關,再次改寫紀錄新高
由於美國第一檔比特幣期貨ETF推出後受到投資人熱烈歡迎,激勵比特幣價格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比特幣周三盤中大舉衝破66000美元大關到66443.85美元,超越4月中旬所創的64899美元前次紀錄高點。
除了受到第一檔比特幣期貨ETF上市大獲成功,美國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圖托瓊斯(Paul Tudor Jones)聲稱比特幣的通膨避險更勝於黃金,也對比特幣多頭走勢帶來支撐。
(工商時報 蕭麗君)


2.加拿大9月通膨攀升到18年高點
加拿大統計局表示,受到運輸、住屋與糧食等價格上漲影響,導致9月通膨年增率加速到18年高點。由於加國央行將在下周召開利率會議,它將如何因應通膨竄升,也將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通膨年增4.4%,不僅擊敗市場預期的4.3%,並還創下2003年2月以來最大年增率。
由於加國上次通膨升抵4.4%時,該國央行在隔月就立即將利率調高1碼,分析師預期將在27日召開例會的加國央行,雖然仍可能繼續維持利率不動,不過它將縮減量化寬鬆政策,停止再為經濟注入新的刺激。
(工商時報 蕭麗君)


3.美國年終購物季線上銷售預料將創8年最小增幅
Adobe Analytics預估,今年美國年終購物季的線上銷售平均將增長10%至2070億美元,不但低於去年33%的紀錄新高增幅,並還將創下該機構自2014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小成長幅度。
Adobe Analytics分析師潘雅(Vivek Pandya)指出,產品短缺、物價上漲與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已對今年購物季帶來壓力。
鑒於商品價格狂飆與運輸費用上漲,迫使公司相繼調漲產品售價,Adobe Analytics預測從感恩節到網購星期一的這段期間,消費者的線上支出將比去年多出9%。
(工商時報 蕭麗君)


4.全球貨運港口績效排名 高雄港居前5
根據一份全球港口績效排名,台灣的高雄港以統計方法來看名列第5,以管理方法來看則為第4;日本橫濱港以兩種方法來評估都居冠。
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英國資訊顧問公司「馬基特」(IHS Markit)檢視全球351個貨櫃港口並做出評比,今年5月首度公布「貨櫃港口績效指數」(Container Port Performance Index)。
這項指數以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的統計方法,以及反映專門知識及判斷的管理方法等兩種方式構建而成,以確保排名盡可能貼近實際績效。
以統計方法來看,前5名為日本橫濱港、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布杜拉國王港(King Abdullah)、中國深圳赤灣港、中國廣州港、台灣的高雄港。
在管理方法上,前5名為橫濱、阿布杜拉國王港、中國青島港、高雄港、中國深圳蛇口港。
美國的洛杉磯在統計方法上排名第328,不如坦尚尼亞的三蘭港(Dar es Salaam)和美國阿拉斯加的荷蘭港(Dutch Harbor),管理方法上排第337名。
鄰近洛杉磯的長堤(Long Beach)在統計方法上名次更難看,位居第333,落後土耳其的南魯特灣(Nemrut Bay)和肯亞的蒙巴薩(Mombasa),管理方法上則為第341名。
路透社報導,本月18日,在洛杉磯和長堤等待卸貨的船隻總數破紀錄來到100艘。美國民眾購買的進口商品量已飆升到美國供應鏈基礎建設無以負荷的程度,導致交貨延遲、物流大打結。
評比前50名由亞洲、中東地區和北非港口包辦,美國在統計方法上只有4個港口擠進百大之列,分別為費城(第83名)、維吉尼亞港(第85名)、紐約與新澤西(第89名)、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第95名)。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打亂全球貿易,造成貿易大打結,也暴露出供應鏈脆弱之處。
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國,每年進口價值約2.5兆美元商品,總統拜登正努力爭取大筆聯邦資金,以更新瀕臨崩壞的種種基礎建設,包括海港。其他國家許多港口由政府掌控、全天候營運且自動化,因而更有效率。
拜登正催促港口行政人員、工會領袖及沃爾瑪(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處理貨運瓶頸;貨櫃塞港一事導致物價升高,也使得年底重要假期期間貨物短缺風險上升。
(中央社)
5.特斯拉第3季財報佳但有3變數 台概念股漲跌互見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3季財報優於預期,多項指標均創單季新高,不過特斯拉指出,仍須關注半導體晶片短缺、貨運塞港及限電措施等變數,台股的特斯拉概念股今天盤中漲跌互見。
特斯拉第3季財報表現佳,股價收在865.8美元,小漲0.18%,不過台股的特斯拉概念股盤中漲跌互見。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車用零配件廠智伸科開高走低,電源系統供應商台達電走勢震盪,保護元件廠興勤走堅,連接線廠貿聯-KY、車用晶片導線架廠順德走跌,精密沖壓廠和勤精機力守平盤。
特斯拉台北時間今天凌晨公布第3季財報,單季營收137.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單季毛利率26.6%,年增3.08個百分點,單季營業利益20.04億美元,大幅年增148%,單季營益率14.6%,年增5.34個百分點。
若以非一般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來看,特斯拉第3季獲利達到20.93億美元,若以GAAP來看單季獲利達到16.18億美元,分別年增139%和389%,均創歷史單季新高;non-GAAP來看每股純益1.86美元,優於去年同期EPS 0.76美元,若以GAAP來看每股純益1.44美元,優於去年同期EPS 0.27美元。
特斯拉第3季產量達到23萬7823輛,交車量達到24萬1391輛,續創單季新高,此外單季毛利、營業利益和淨利也創歷史單季新高。
本土法人報告指出,特斯拉第3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主要是Model S和X交車量9289輛,Model 3和Y交車量23萬2102輛,優於預期且創歷史新高;此外製程優化抵銷缺料成本上升的衝擊,使單季毛利率連3季提升,達到26.6%。
但特斯拉不諱言指出,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貨運塞港、以及限電措施等變數,仍影響特斯拉產能全開的進度。
展望未來營運,特斯拉預估今年電動車交車量可望年成長50%,營益率可持續走揚。在產能布局,特斯拉指出德國柏林廠和美國德州奧斯汀廠的Model Y產線量產可望在今年底前到位。
本土法人報告預估,特斯拉中國上海廠單月產能達5.4萬輛,創歷史新高,年產能突破50萬台。柏林廠明年底年產能可超過150萬輛。
(中央社)


6.WTO審議會議 美國鎖定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美國官員今天指出,中國的產業政策「扭曲了公平競爭環境」,針對進口商品、服務及國外供應商,美國政府將盡其所能確保進行改革。
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辦畢斯比(David Bisbee)在「第8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會議」上表示,中國的其他「不公平貿易行為」還包括優惠國營企業、限制數據、實施智慧財產權不當及網路盜竊。
畢斯比指稱,美方也無法漠視關於中國在若干產業使用強迫勞動力的報告,但他未對此闡明細節。畢斯比還說,美國將尋求所有可用的工具,說服中國做出必要改變。
他提及,對於中國將擁抱開放、市場導向政策的期望並沒有實現。看來中國沒有改變的意願。
(中央社)


7.澳洲指中國破壞貿易體系 向WTO告狀獲盟國呼應
世貿組織日內瓦總部昨天一場會議中,澳洲代表米納帶頭譴責中國,指中國基於政治動機「破壞多邊貿易體系」;而美、英、歐盟、印度、加和日本代表亦在會中對中國提出批評。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網站今天報導,派駐瑞士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的澳洲代表米納(George Mina),昨天於WTO一場針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審議」(Trade Policy Review)會議中,指控中國「以政治考量為動機」而針對澳洲採取「貿易干擾措施」,是破壞多邊貿易體系的行為。
澳洲金融評論報指出,按照WTO往年的慣例,有關「貿易政策審議」會議通常只是例行活動;WTO各個成員國大約每3或4年就會有一次接受例行「評議」,有關會議一般不致出現激烈辯論或批評。
報導提到,昨天的會議一開場,是由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發表聲明;他指中國成為WTO成員國的20年以來,致力經濟開放、深化改革、捍衛多邊貿易體系,以及與多個發展中國家合作。
不過,當輪到澳洲代表米納發言時,現場氣氛隨即發生變化。
米納指控中國針對澳洲產品開徵關稅、採取冗長官僚程序、以及蓄意阻撓等多項貿易保護手段,已影響到澳洲的大麥、煤、銅、綿、乾草、龍蝦、糖、乳品、牛肉和水果等。
米納提到,在中國政府發布的多份聲明中,已直接指出中國針對澳洲的貿易措施,是直接受到澳、中兩國關係所影響的。他表示,按照WTO的規則,任何成員國均不得針對另一個成員國採取有關做法。他還強調,即使再大的國家也不得如此。
米納指出,中國政府的行為已對中國市場構成風險和不穩定因素,並且影響到全球商業社會。
米納又指出,中國破壞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貿易規則,並且破壞了WTO成員國所依賴的多邊貿易體系。他指出,中國雖然聲稱致力遵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澳洲認為中國是「說一套、做一套」;中國的言論和行為之間的差距,已日益擴大。
澳洲金融評論報指出,美國、英國、歐盟和印度駐WTO的代表在隨後的發言時,也相繼針對中國提出批評。
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辦畢斯比(David Bisbee)指出,中國藉由獲得WTO成員國的地位,得以躋身成為WTO最大貿易國家;不過,中國以國家手段和非市場手段操縱貿易的做法,卻反而變本加厲;中國的做法,已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工人和商界造成損害。
英國駐聯合國及WTO日內瓦辦事處大使曼利(Simon Manley)指出,中國漠視貿易「互惠」原則。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今天報導,昨天在WTO「貿易政策審議」會議中批評中國的國家,還包括加拿大和日本。
(中央社)


8.美核准莫德納、嬌生疫苗為追加劑 可不同牌混打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授權莫德納(Moderna)和嬌生(J& J)COVID-19疫苗作為追加劑,還說美國民眾可選擇與原先接種廠牌不同的疫苗進行施打。
FDA代理局長伍考克(Janet Woodcock)聲明指出:「這些獲授權加強劑的使用,對延續人體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保護相當重要。」她說,數據顯示,在一些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中,疫苗有效性可能隨時間而減弱。
路透社報導,具高傳染性Delta變異株在部分已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身上出現了突破性感染,這項決定為美國數以百萬計民眾注射追加劑鋪平道路。
FDA先前已授權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作為追加劑,允許65歲以上人口、有重症風險族群,以及因工作而暴露在病毒下的族群,得以在首輪疫苗接種後至少6個月,施打追加劑來增加保護力。
FDA顧問小組上週表決通過,建議對上述族群注射第3劑莫德納疫苗。莫德納追加劑強度為原先注射疫苗的一半。
這個小組也建議讓接種一劑嬌生疫苗的所有民眾,在至少兩個月後接種第2劑。
FDA官員上週表示,依據以色列數據,他們考慮將施打輝瑞/BioNTech追加劑的民眾年齡限制放寬至40歲。在以色列,民眾已普遍施打輝瑞/BioNTech追加劑。
白宮8月宣布廣泛施打追加劑計畫後,美國FDA和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在批准追加劑方面面臨壓力。
顧問小組召開會議,針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就混打疫苗等研究進行討論,這項研究為458名參與者混打輝瑞/BioNTech、莫德納和嬌生疫苗。
數據顯示,最初接種嬌生COVID-19疫苗的民眾接著施打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會出現較強的免疫反應,而成年人混打不同廠牌的追加劑安全無虞。
(中央社)


9.紐時:喪失外界信任 中國難以複製台積電成功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以「中國霸凌行為對自身與世界構成威脅」為題,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來的種種作為不僅危及自身與全球,也凸顯中國將永遠無法複製台積電的成功。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文中開門見山表示,自中共前領袖鄧小平於1970年代末期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許多西方國家都認為中國正邁向經濟與社會更開放一途。遺憾的是,習近平走上回頭路,恐對中國未來發展和全球各地構成真正的危險。
文中寫道,習近平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在侵蝕海內外企業對中國境內商業規則的信任,同時也削弱了外國對中國的信心。外界原本相信,中國拿回香港後,不會太快將矛頭對準台灣,這可能引發與美國的直接衝突。
佛里曼說,中國的強硬策略若成功,將為太平洋地區每個自由國家與經濟體帶來危險;但他也不希望看到中國失敗,因為人口14億的中國若不穩定,恐衝擊許多層面。他認為,「習近平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近期的行為,替海內外帶來多少不確定性」。
佛里曼舉科技企業蘋果(Apple)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和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為例。
他說,假如一個人在2008年,也就是蘋果推出iPhone一年後,看見報紙頭版報導賈伯斯失蹤了,會怎麼想?想必谷歌(Google)會出現千百萬筆搜尋「賈伯斯在哪裡?」的條目;而如果中國有誰能與賈伯斯相提並論,那肯定是馬雲。
佛里曼表示,馬雲去年10月批評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後就「被消失」,與阿里巴巴淵源甚深的螞蟻集團原定去年11月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首次公開募股,也被當局叫停,宛如習近平在昭告天下:若他必須抉擇,是要讓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成為全球龍頭,擁有龐大金融和數據資源,但成長超出中共控制,或是讓這些企業成為受他挾制的二流公司,他會選擇後者。
文中指出,習近平清楚看見西方科技業鉅子如何加劇社會緊張局勢、擴大收入差距,並創造出足以左右政府的壟斷局面,因此希望排除這種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這不難理解,但做法竟是讓這些公司的創辦人「消失」。佛里曼說,想必不少中國青年創新企業家會自問:「我待在這裡的未來會如何?新的規範是什麼?」
佛里曼再舉例,澳洲外長潘恩(Marise Payne)去年4月支持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後,中國隨即大幅削減澳洲大麥、牛肉、葡萄酒和煤炭進口。佛里曼說,所有太平洋鄰國都已注意到中國這種「荒謬、恃強凌弱的過度反應」。此外,中國本月初派遣150架共機擾台,也提醒著各國,中國正認真為武力犯台奠定基礎。
佛里曼指出:「這種霸凌行為可能是習近平的一大失算,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無非是半導體」。他說,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先進晶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全球市占率約5成,就算習近平推出「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也無法複製台積電的成功,箇中原因就在「信任」。
佛里曼在文中寫道,台積電是半導體代工廠,意味要替許多不同公司生產晶片,特別是蘋果、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超微(AMD)甚至英特爾(Intel)等大企業。
多年來,台積電建立起一個由諸多夥伴組成、令人驚嘆的生態系統,這些合作夥伴與台積電分享智慧財產權以打造專用晶片,同時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荷蘭艾司摩爾(ASML)等半導體製造設備大廠,也樂於向台積電出售最好的晶片製造設備,讓台積電得以處於材料科學和微影技術的最尖端。
台積電是蘋果的主要晶片供應商,在iPhone和iPad等產品快速迭代下,整個台積電生態系統愈來愈好、愈來愈快,成本不斷下降,價值不斷上升,可以加入並從中受益的人也愈來愈多。
佛里曼說,就晶片產業而言,當今所有最先進的技術都非常複雜,不可能有誰在各方面都是佼佼者,因此必須擁有許多值得信賴的夥伴。
他還說,就算中國想透過攻台奪取台積電也是徒勞無功,因為台積電用來製造晶片的許多關鍵設備和化學材料來自美國和歐盟,台積電一旦落入中國之手,美歐將立即切斷這些來源。
文章最後指出,沒有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就無法製造現今世上最好的晶片,而習近平的種種霸凌手段,從澳洲到台灣再到馬雲,都無異於趕走合作夥伴。正如一名美國晶片商高階主管所說,「中國人雖能複製和模仿」,但始終無法創造出像台積電那樣的生態系統,正是「因為不得各界信任」。
(中央社)


10.美商務部新規禁售駭客工具給中俄 防不當使用侵人權
全球網路攻擊事件急劇上升,美國當局今天公布拖延已久的新規定,旨在禁止出口駭客技術給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預計90天內生效。
新規不准銷售特定軟體或裝置給名單列出的國家,除非獲得美國商務部轄下一個局處的許可。
商務部聲明表示:「美國反對不當利用科技侵害人權或執行其他惡意網路活動,而這些新規將有助確保美國企業不會助長這些專制作法。」
美國政府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光是今年上半年,華府就接獲金額高達5.9億美元與勒索軟體有關的付款通報,即將超越過去10年的總和。
美國財政部報告指出,這項數據也比金融機構去年整年揭露的總額高出42%,且有強有力的指標表明,真實金額恐以數十億計。
儘管莫斯科當局否認具有任何責任,美國最近遭遇的勒索軟體攻擊,都歸咎講俄語或在俄羅斯領土活動的駭客組織。
依據商務部新規,向被視為「具有國安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疑慮的國家」出售商品時,須出示許可證,而這項規定早列入武器禁運令。
美國和以色列在銷售網路安全產品方面,一直是市場上的重要勢力。
商務部醞釀新規多年,因為官員試圖權衡這種技術的合法使用,例如對抗犯罪剝削的網路防禦。
(中央社)


11.東京擬放寬餐廳防疫 5人以上聚餐籲出示疫苗證明
日本東京都近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擬從本月25日起對獲得防疫認證的餐廳解除限制,並呼籲5人以上聚餐應出示疫苗或檢驗陰性證明。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本月1日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之後,將到本月24日的期間設定為防止疫情復燃措施期間,獲得防疫措施認證的餐廳可賣酒精飲料到晚間8時,籲請提早打烊時間為到晚間9時。
東京都鑒於近期疫情趨緩,將從25日起,對獲得防疫認證的餐廳解除限制,不再籲請提早打烊或限制賣酒時段;未獲認證的餐廳也擬將放寬到可在晚間9時前賣酒。
不過,為避免疫情再度擴大,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籲請餐廳聚餐為4人以內,東京都正研擬將從25日起,呼籲5人以上在餐廳聚餐時,應出示完成疫苗接種或檢驗陰性證明。
東京都預計下午聽取專家意見後,做出正式決定。
(中央社)


12.與紐西蘭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英國距CPTPP更近一步
英國和紐西蘭針對一項自由貿易協議原則上達成共識,該協議旨在降低關稅、改善服務貿易,並讓英國距離加入更廣泛的跨太平洋貿易協議CPTPP更近一步。
法新社報導,在歷時16個月的商談後,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和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在視訊通話中達成這份原則上的協議。
強生表示這是強化英紐邦誼、並讓英國與印太地區緊密結合的「重要時刻」。
倫敦表示,這項協議取消了英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如服飾、鞋類、船舶和推土機等。英國與紐西蘭間去年貿易金額估計達到23億英鎊(約新台幣907億元)。而紐西蘭出口英國的紅酒、奇異果和肉品等關稅也將取消。
阿爾登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好的協議之一,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復甦的關鍵時刻達成。」
據路透社報導,阿爾登表示,協議生效當天起,兩國97%產品的關稅都將取消。
這項協議也符合英國尋求在印太地區更具影響力的外交政策,以抗衡中國的全球影響力。
這項協議花了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才敲定,比目標日期晚了近2個月。英國在野工黨(Labour Party)批評這份協議傷害農民,且無助於就業、出口或經濟成長。
不過,英國各部大臣將其視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另一塊墊腳石。CPTPP由澳洲、新加坡和墨西哥等11國組成。
此外,阿爾登也肯定協議中旨在促進毛利人參與貿易和解決原住民問題的條款。
條款中包括兩國承諾,要找出適當方法來促進毛利傳統哈卡舞(Haka)「卡馬泰」(Ka Mate)戰舞的承認與保護。
(中央社)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