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1-09-25 20:40

央行上修今年GDP至5.75%;貨幣政策仍為適度寬鬆

2021-09-24 05:17:49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中央銀行昨(23)日舉行第三季理監事會,會後宣布連續第六季維持利率不變;關於經濟和通膨展望,央行將今(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 growth rate)預估上修至5.75%,並強調近期通膨升高僅是暫時性現象,預期明年物價即會回落、CPI將降至0.92%。央行總裁楊金龍(附圖)並定調目前貨幣政策基調仍為「適度寬鬆」,至於何時會升息,則需視通膨、經濟是否過熱、以及國際資金移動而定。關於近期引發國際市場動盪的恒大風暴,楊金龍則認為應不致於變成中國版雷曼,並預期中國當局仍有政策空間可處理。
關於今年經濟展望,央行表示,今年中以來,受惠科技產品、傳產貨品外銷熱絡,出口持續強勁成長。內需方面,科技廠商擴大資本支出,民間投資穩健成長;隨國內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降級,國人消費信心漸回穩,加以政府將推動振興消費措施,民間消費可望回溫。央行預測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為3.43%,全年則為5.75%,較6月時預估的5.08%上修。勞動市場方面,8月失業率回降至4.24%,惟仍居高,就業人數亦未回復至疫情前水準,其中以服務業部門減少較多。
而展望明年,央行表示,主要經濟體景氣持續復甦,新興科技運用需求仍殷,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延續,惟受基期影響,成長趨緩;隨內需服務業景氣復甦,有助提升就業與薪資,民間消費將升溫,央行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45%。
物價方面,央行指出,近月國際原油等原物料價格續處高檔,且國內豪大雨致蔬菜價格大漲,今年8月CPI年增率升至2.36%,不含蔬果及能源之核心CPI年增率則為1.33%。今年1至8月CPI平均年增率為1.64%,核心CPI年增率則為1.18%,預估第三季受天候因素影響,CPI年增率將暫時居高,但下半年核心CPI年增率仍將維持走低趨勢;央行預測今年全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1.70%及1.17%。至於明年,國際機構預期國際油價趨向平穩,預測明年台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將同降為0.92%;而國內外機構對明年台灣通膨預測平均約1.37%。
楊金龍表示,台灣近期通膨升高是暫時性現象,主要是受到油價、運輸費用上漲、以及8月颱風影響,三項因素加總對今年前8月物價貢獻度有62%,但運輸費用上漲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明年CPI和核心CPI都會回落到0.92%,物價仍是非常溫和的水準。
關於通膨率目標,楊金龍表示,台灣作為小型經濟體,很難準確掌控通膨率,像去年和今年通膨率很大一部分是受油價影響,因此小型開放經濟體對通膨率需較有彈性;以瑞士為例,他們一直強調通膨應低於2%、但為正數,也就是0%至2%之間,對台灣來說0%到2%也是可以接受的區間,今年台灣CPI估為1.7%,也仍在這個範圍內。
關於台灣何時會啟動升息?楊金龍表示,目前台灣物價非常平穩、經濟成長沒有過熱,且失業率還是有點高、就業市場還未完全恢復,加上國發會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都趨緩,顯示景氣擴張力道趨緩,因此央行本次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利率也不會是永遠不變。
楊金龍指出,升息主要需考量物價、經濟是否過熱,國際資金移動亦是一大關鍵;而國際資金移動和主要國家利率變動情況息息相關,台灣需要思考若美國利率維持不變、台灣卻提高利率,是否會影響到資金移動,導致國內資金更寬鬆或匯率更強勁。
關於台灣的貨幣政策基調,楊金龍表示,「我們還是適度寬鬆」,相較其他主要國家,台灣的貨幣政策並未特別寬鬆,且現在還處在紓困、振興階段,但未來會在適當時機調整利率。
至於若美國於第四季開始縮減購債(Taper),台灣是否會跟進做出緊縮動作?楊金龍表示,台灣的情況和美國不太一樣,美國是資產負債表高度膨脹、且利率相當低,即使開始縮減購債,也仍是處在寬鬆狀態,但台灣沒有施行QE、只有降息1碼,唯一要考慮的是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方案是否要繼續。
楊金龍也指出,台灣升息時間點會在美國之前或之後,他不敢很明確地講,只能說美國升息會影響國際資金移動,而資金移動是台灣要考量的因素之一、且是重要因素。
關於近期引發國際市場動盪的中國恒大財務危機,楊金龍表示,有些媒體說這是中國版的雷曼時刻,但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稱這僅是中國的問題,對美國影響不大;而台股周三雖因此事件下跌,但周四也有回彈,且台灣金融機構對恒大的曝險金額也不高;他認為恒大事件的外溢效應是不能和雷曼相比的,並預期中國當局仍有政策空間可以處理此事,也不致於影響台灣金融市場過大。
此外,美國財政部10月將再發表匯率報告,關於台灣是否可能被列入匯率操縱國?楊金龍指出,上次台灣雖然三項標準都達標,但有跟美國溝通,指出在疫情下看這三項指標並不合適,而美國有接受這樣的說法,台灣上次也未被列入匯率操縱國,預期「這次也應該是這樣」,且央行也會持續和美國溝通。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