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9-22 11:21

花旗賣消金 傳業者插花喊價

外銀子行花旗銀行計畫出售在台消金業務,最新消息傳出,原9月底出售案可能會推遲到10月底,更因為傳出有人「插花喊價」,抬高底價到600億元,由於價格真的太高,競標買主仍需審慎評估,不想輕易出手。

此交易案可否成功關鍵,在於買主能否一次買到包含台灣的多國消費金融業務,否則花600億元只單買台灣消金業務,實在太貴。





花旗集團今年4月宣布要出售台灣在內的13個地區消金業務,在台灣部分,共有1400億元左右的房貸,接近2000億元的財富管理AUM、接近50萬名的財富管理客戶、270萬張左右信用卡、3300名員工等。

當時市場估值為,利用花旗銀售價淨值比1.5倍計算,花旗銀台灣去年底淨值約1051億元,被民營高層估算聘金可以超過500億元,前陣子更喊出600億元為其底價,價格太高,阻礙不少買主參與意願。

實務上,花旗銀在這13個市場的消金業務,根據路透報導,去年總共虧損4000萬美元,而又如果參考前一次澳盛銀出售五個亞洲市場財富管理與零售業務,花旗銀在台消金業務要用600億元售出並不算便宜。

當年澳盛銀以8000萬美元(當時折合新台幣約25億元)價格賣給星展銀,星展銀當時約拿下170億星元(折合新台幣約3490億元)存款業務、110億星元(約新台幣2260億元)放款業務等等個人金融業務,星展銀拿下130萬名客戶,包含台灣50萬名客戶。

外銀人士認為,外銀著眼收購花旗銀的利基點,在於可以一次收購花旗銀其他地區的消金市場,如果單單僅賣台灣市場,不見得符合外銀原本期待。

因此日前傳出,雖然台北富邦、國泰世華、渣打以及星展銀行進入第二輪議價,且花旗集團的委任財顧為JP Morgan,但其中似有大型金融業者純以「參加為榮、喊高價為輔」,拉高了此次出售案價格,但干擾此案順利進行,讓有意願收購花旗集團消金業務的銀行業者更為著急。

併購案進行過程,各路人馬會傳出紛至沓來的訊息,有人認為,許多花旗銀行人才早已前往國內大型金控高就,各大金控團隊中原本就有許多花旗幫強將,他們對花旗銀內部系統很熟悉,這場搶親活動中,以兩大壽險金控為主的人馬,深入了解花旗銀的狀況,並非難事,因此市場盛傳若本土銀行買花旗銀行,並不會有文化扞格的衝突,併後磨合期不會太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