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
(2303)共同總經理簡山傑昨(7)日表示,5G、筆電和車用電子等三大需求將延續到2022年之後,由於晶圓代工新產能建置需要時間,將使得整體產業供不應求狀況延續到2023年。從目前客戶預估的訂單狀況來看,聯電今年底前產能利用率都將維持滿載,產品平均售價(ASP)將較去年上揚約一成。
聯電昨天舉行股東會,近期傳出智慧手機等終端市場需求有雜音,小股東關注晶圓代工市況發展。聯電是此波晶圓代工市況熱潮的主要受惠廠,先前已釋出「供不應求至2023年」的看法,簡山傑昨天在股東會致詞時,重申觀點不變。
聯電第2季營運表現仍亮眼,受惠客戶需求強勁,產能去年提升一成左右且滿載,以及較佳的匯率狀況,單季營收逾509億元,季增逾8%,優於公司原本預估季增5%至6%。
聯電認為,客戶需求依然強勁,根據客戶預估的訂單狀況,至今年底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增高28奈米製程比重,對產品平均售價具正面效益,預期在產品價格調漲及產品組合優化雙重效益發酵下,今年產品平均售價(ASP)可如預期較去年上揚10%左右。
產能擴充方面,聯電指出,中國大陸12吋廠聯芯如期於今年中達到第一階段滿載目標,月產能為2.5萬片。南科晶圓12A廠的P5月產能將擴增1萬片,預計明年陸續開出;P6也將建置月產能2.75萬片,預計2023年第2季生產。
簡山傑強調,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半導體市場卻因為疫情帶動數位轉型加速而大幅成長,半導體產能全面供不應求,8吋、12吋晶圓代工成熟產能更為吃緊,市場需求成長幅度遠大於產能成長幅度,結構性問題難以短期解決。
他說,整體來看,晶圓代工產能將供不應求到2023年;聯電不只受惠於三大趨勢,還有技術領先,以及產品組合持續調整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