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財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15 07:46

快艇鎖定對戰因應之策 爵士反陷入破解盲點


Getty Images




爵士快艇第三戰,回到洛城主場,快艇靠著堅壁清野的超強防守與雙星連袂30+爆發,儘管提早把比賽打入垃圾時間,依舊繳出系列賽最高得分/對手最低得分,此戰勝分多達16分,爵士前兩戰累積不過9分,雖然猶他軍還手握2:1領先優勢,場上風向已截然不同。

回頭看第二戰賽後分析「快艇逐步找出攻略之道 爵士佔優勢猶需謹慎拆招」,裡面提到快艇已找到的致勝線索:「更好的進攻籃框,高強度的防守,剩下就看臨場調度與球員調整」。

不只是前兩項戰術層面快艇確實照著計畫走,就連主帥泰隆魯(Tyronn Lue)的臨場調度與雙星為首的球員調整,都成功到位。相反爵士雖也試圖反撲,但球員狀況整體不若前兩戰,形成此消彼長之勢。

其中最為關鍵者,正是以完全壓制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為目標的「防守至上」。

延續第二戰下半場,強度甚至更高,快艇此戰從第一節就擺明著不想讓米契爾進入陣地戰範圍,一過半場就施壓,一旦啟動就閃電夾擊,直接禦敵於遠方,不能切無法投,遑論串聯球隊,而這是系列賽前提到側翼VS後衛的壓迫優勢。

儘管如泰隆魯所說,突破速度上米契爾甚至較唐西奇(Luka Doncic)更難防守,但若陷入包夾,6呎1吋的身高怎樣也難比獨行俠王牌身高帶來的視野優勢,去年我們也曾看過湖人於季後賽對里拉德(Damian Lillard)採取類似策略,逼迫他孤立無援,米契爾因此於首節一分未得,也讓爵士團隊進攻被拖入泥沼,首節就陷入落後。

儘管第二節米契爾在如此艱難防陣中,仍把握每一個好不容易出現的防守空隙,以超高60%命中率砍下16分回應,並完成連續三場30+,但逐場得分節節下降,顯見快艇確實已找到封鎖他方式,進而從第一動就剋制住猶他軍引以為傲的團隊籃球;而若能從開賽就壓制住對手氣焰,快艇自然也能佔據到精神上的優勢,反映在整場居高不下的命中率上。

執行這防守策略最重要的第一線,就是快艇王牌雷納德(Kawhi Leonard)。上半場他的進攻相對沉默(命中率僅33%),主要是因為他將重心擺在對米契爾的盯防,上半場兩人同時在場,米契爾的正負值為-12。

另一個防守大功臣是雷納德下場後主防的貝佛利(Patrick Beverley),雖然第二戰他在進攻端有扣分之處,但對對手王牌的防守效果實在驚人,但求用對時機即可,本戰兩人同時在場僅6.2分鐘,米契爾正負值為-9,期間僅6投1中1助攻,還是那個棘手的「瘋狗貝」。

當然,誠如前述,這並不只靠第一線防守者,前兩戰主防米契爾效果不佳的喬治(Paul George)回到更擅長的第二線協防,還有莫里斯(Marcus Morris)與貝頓(Nicolas Batum),整體的網狀聯防,才收穫到甜美果實。

爵士當然有想方設法突圍,包括如第二戰收關般,改由英格斯(Joe Ingles)從另邊控球發動攻勢,但一則對手有提防後效應驟減;再者,球隊二、三號得分手波格丹諾維奇(Bojan Bogdanovic)與克拉克森(Jordan Clarkson)也都投出三戰中最差手感,替補更有放火之勢,縱使英格斯連兩場不錯表現,也難以回天。

爵士被守至三戰最差進攻之時,同時間快艇還打出最佳進攻,箇中關鍵也在於曾提過的「定位問題」。

第二戰雙星都試圖兼顧組織,但在找出有效進攻路線後,泰隆魯索性不再讓兩人「掙扎於分球與進攻間的切換」-給我攻就對了!不需要特別組織戰術,就是直接用優勢單打拉扯爵士防線,進而創造分球空檔。

上半場雷納德主守,喬治擔任主攻(半場20分),待雙方下半場都累了(快艇也難以持續整場對米契爾同樣強度的過半場防守+包夾),雷納德的體力改點為進攻,半場以鬼神般的83.3%命中率強轟24分!上下半場就看雙星輪流發威,米契爾一人難敵雙拳,這正是為何人們總頌揚「季後賽是球星的戰場」。

強攻企圖反映在雙星+系列賽真正變成第三顆星傑克森(Reggie Jackson)的果斷進攻上,中路單打就是篤定中距離單挑,減少直接挑戰戈貝爾(Rudy Gobert);其他方向則主要由45度往底角切入,這是更能逼迫戈貝爾外移協防的路徑,或伺機強勢攻籃,或快速分球至弱邊空檔。

透過這種快速突破+強弱邊傳導,就能達到球比人快,強如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都只能疲於左右奔命,最後不免失位的效果。這點從快艇三分球明顯較前兩戰更集中於45度角,而非凌亂分散於整個三分線,可見策略擬定下的執行有成。

當然,球員狀況的調整也極為重要,除了雙星一掃前兩戰頹態的絕佳表現,傑克森持續發燙的手感,球隊也開始更多安排由他這位速度更快後衛來執行打點戈貝爾的任務。

莫里斯減少出手做好苦工,且至少命中率有所回升,貝頓同樣是本場重要功臣,他與傑克森合計12投9中的高三分命中率,彌補了近日莫里斯外線的低迷,也讓球隊擬定的進攻策略得以高效執行(爵士三分依舊保持高標43.2%,但快艇卻是可怕至極的52.8%,不愧例行賽三分命中率王者);同時間亦聯手雷納德做好卡位跟拚搶籃板苦工,用人海對抗戈貝爾搶板有成。

泰隆魯整場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除了將第二戰找到的攻守契機,發展成明確策略外,本戰調度亦值得讚許。除了重用貝頓,也大膽啟用前兩戰時間甚少的曼恩(Terance Mann),貝佛利的上場時間與時機亦恰到好處(避免雙面刃)。視米契爾與戈貝爾何時下場,泰隆魯亦勇於明快派上祖巴茲(Ivica Zubac)與肯納德(Luke Kennard),錯開他們會被打點時段,又能為主力爭取喘息時間。

透過第二戰找到主力輪替後,泰隆魯進一步摸索擴充可用之兵,不僅場上的攻防對弈,場下深度快艇儼然也開始佔據上風。

對爵士來說,現在真的是碰到大麻煩,因為貫徹整季的打法,攻防兩端戰術的基本面,面對變陣的快艇,很明確撞到牆了。若想反轉局勢,首要任務就是突破衝著米契爾而來的鐵桶陣,但想靠米契爾個人再進化突破困境,著實不太切實際。

史奈德(Quin Snyder)現在使用方式:交給第二持球點Run起球隊,看來也已力有未逮。英格斯畢竟也有年紀,又要負擔多種工作(控球、投射與主扛側翼防守),持續將此重擔託付給他一方面體能未足,二方面能力也有極限,畢竟他缺乏突破聯防的切入能力,偏偏綜合爵士能切又能控的,除了米契爾只剩第四戰依舊上場未定的康利(Mike Conley),克拉克森能切不能控,而英格斯卻是能控不能切。

如果康利依舊不能上場,史奈德或許會被迫鋌而走險,賭上例行賽幾乎沒出過的招,比如雙塔齊上,提升禁區施壓與掩護品質,或者大膽派上伊利亞索瓦(Ersan Ilyasova)取代近況奇差的尼恩(Georges Niang),兼顧高砲台與籃板鞏固。

戰術層面則或許可看到更繁瑣的多重掩護,試圖幫米契爾在重重包夾下創造生路。但這些是否足以扭轉戰局,真的只能視球員狀況,畢竟爵士比起球員天賦更佳的快艇更倚賴系統戰,這意味著變更系統的風險也會更大。

倘若康利仍舊休兵,最終爵士期待主力副手們如波格丹諾維奇與克拉克森,像此戰快艇般手感大爆發,或許比較實在。

這又要談到爵士另一個浮現隱憂:深度問題。從例行賽基本上就固定以9人主要輪替,但康利先傷,尼恩與費佛斯(Derrick Favors)近兩戰又明顯低迷,前者讓第三戰尾聲一度燃起的反撲希望徹底熄滅,上場慌亂甚至有些畏戰,後者過去往是以吃餅為主戈貝爾套路被破解後的禁區救星,有更好守到外圍速度與禁區進攻能力,但睽違一年回到老東家後,也許是仍帶傷,本季明顯退化成單純的戈貝爾下位版。

信賴輪替只剩8位,2位替補還狀況外,兩大支柱米契爾(且帶傷)與戈貝爾還分別被針對性策略,下半場都有體力劇降狀況;另一方面,快艇的輪替卻有越用越多之勢,第三戰共有9人上場超過13分鐘,爵士僅7人。

總結來說,仍握有系列賽領先優勢的爵士只能先祈禱康利第四戰終能回歸,幫助紓解第二持球點與輪替深度問題;再者期盼有米契爾外隊友殺出重圍/快艇手感下滑;都不然,那就期待被逼入絕境的史奈德,是否還有什麼壓箱寶未出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