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06 06:57

放著銀行家不當,卓永財當年怎麼創業,他的床頭書又是哪一本?

歷時超過一千天,讓一間間陳舊鐵皮工廠從內到外的革新,再從機械化、數位化,導入智慧化工業4.0,這是卓永財領軍的「水手計畫」關鍵任務。上銀科技(2049)總裁卓永財這回被經濟部工業局賦予重責,擔任水手計畫領航企業。他在電話的那一頭說,「我們今天做這件事情(智慧化),不是要去接一筆生意或訂單,而是把它當成是社會責任來思考!」

這項創新計劃,全名叫做「水五金及手工具產業領航計畫」,工業局盼由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大廠上銀科技,來擔綱系統整合角色,帶著隴鈦、伯鑫、銳泰、勝泰等四家傳統製造業,一同為台灣的水五金、手工具產業,找出一條可行之久遠的智動化轉型出路。

卓永財說,電機業的「智慧自動化」,多年來在台灣已經喊得滿天價響了,但唯有身歷其境者,才會知道,未來要邁向智慧自動化有五個關鍵,這五個關鍵缺一不可,否則就只是一句口號罷了。

在全台升級為三級警戒之前,出版商原本已把水手計畫的故事集結成冊,很可惜,突然升高的疫情,讓新書發表會臨時喊卡,但不藏私的卓永財仍然依約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暢談他對台灣產業的特殊情感,及他的創業故事與個人生活。

半路創業的銀行家
卓永財年輕時,曾在交通銀行(兆豐銀行前身)任職。1982年,全台最大的螺帽工廠三星五金,因為轉投資營造業失利,發生財務危機,當時的卓永財奉主管之命,派駐三星五金現場,輔導該公司進行財務整頓。

他僅僅花了4個月的時間,就讓三星五金轉虧為盈。派駐期間,他觀察了工廠中的工人、產線及產能,並且一一優化,將工廠更換生產品項的時間,從一天大幅縮短至兩小時,一年後,只用四分之一的員工就能創造出三倍的產能。

在整頓期間,他也意識到,當時台灣的機械業彌漫著「黑手」氛圍,老闆不上學堂、只上酒家,員工對技術的掌握也不確實,他認為,轉變需要資本、技術及密集的管理,「企業家除了要投入幾個億的資金建廠,還要掌握精密的技術,而管理更為重要,若是沒有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對轉型則是難上加難。」

1987年,卓永財靠著一本《外匯實務》,成為大學裡的教科書,不停地再刷、再版,拿到了2000多萬元的版稅。他把這筆錢用來買下專門製造滾珠螺桿的何豐精密(上銀前身),這才有了今天的上銀科技。

卓永財買下何豐精密,是為了打造有利於滾珠螺桿這種防震需求高的精密產品,他從廠房設計到公司文化都改變,並在台中工業區買地,按照ISO 9001標準蓋出符合台灣氣候的滾珠螺桿廠,搶下不少訂單。

創業一年成長飛快,除了滾珠螺桿之外,上銀還發展線性滑軌,不過,很快遭遇到挫折,由於當時研發人員並不那麼重視智慧財產權,以至於遭到同業警告,不過,卓永財很快花了4個月時間重新研發,重做不侵犯對方專利的產品,這樣的經驗,也讓卓永財自此更加重視研發管理,及智慧財產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