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91/69157.jpg)
-
yz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06 06:55
澳洲抗疫有成 金融人才回流
在美國華爾街,從紐約飛往澳洲聽起來或許像一趟飛往不毛之地的旅程,但麥考梅(Catherine McCormack)還是飛了,她放棄在紐約令人欽羨的工作,轉戰故鄉澳洲金融業。
從紐約回到澳洲看似是自毀前程的舉動,但對39歲的麥考梅而言,在這個仍飽受新冠肺炎疫情之苦的世界,此舉利大於弊。她已辭去高盛常務董事一職,進入剛進軍澳洲市場的紐西蘭投資銀行Jarden Securities。
麥考梅說:「我是否想過自己放棄了什麼?當然有,我的下一步原本是成為合夥人。」
不過,疫情肆虐數月後,麥考梅一些摯友都陸續離開紐約了,此時Jarden打電話來,向她提出帶領旗下天然資源和投銀團隊的機會,頓時讓高盛合夥人的吸引力下降。
麥考梅並非個別案例。曾在紐約市打滾近十年的泰勒(Ian Taylor),先在高盛工作,後來為億萬富翁諾佛格拉茨(Mike Novogratz)旗下的Galaxy Digital控股公司效力,但如今他已回到雪梨。
泰勒表示,他回到雪梨凸顯澳洲帶來的機會,回到家鄉不是一種放棄前途的行為。雖然他想念紐約的活力與便捷,但他很高興能有更多時間與姪女相處,也很享受周末在雪梨海岸散步的時光。
去年返回故鄉的澳洲人比離開的人還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見,粗估有25000人回到澳洲。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民眾反思生活和工作,但像澳洲人那樣「鮭魚返鄉」的人很少;以遊走天涯聞名的澳洲人,過去數十年已在全球商界和金融圈闖出一片天。
在新加坡重啟封鎖措施之際,雪梨酒吧和餐館的營業情況大多和2019年差不多,澳洲也是全球唯一百老匯熱門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有現場觀眾的國家。
這些回到家鄉的澳洲人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從紐約、倫敦、香港等國際金融重鎮回去的。這群人帶回去的錢正在澳洲經濟中流動,提振了豪宅需求,增加了雪梨等城市的私校申請人數。
澳盛銀行集團(ANZ)執行長艾略特(Shayne Elliott)指出,返鄉潮正帶動澳洲房地產市場升溫,他說:「很多人手中都有錢,有存款,他們從倫敦回來,從新加坡、美國回來。」艾略特表示,澳盛低估返鄉族為房市帶來的助益;澳洲3月房價寫下32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事實上,澳洲並非唯一享受成功抗疫效益的國家,過去一年台灣科技創業家也紛紛返鄉。疫情爆發前夕回到台灣的矽谷老將吳怡佳,正致力於促進台灣新創產業,並呼籲「近期所有其他COVID難民」協助台灣打造長期科技基礎設施。